
四月的武漢春意盎然,長江之南的武昌海關各項業務開展正井然有序、如火如荼。這里是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是國家光電子產業基地和國家生物產業基地,是全國第二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是在中部地區乃至全國聞名遐邇的“武漢·中國光谷”。2019年初隨著機構改革新成立的武昌海關,在這片創新創業的熱土上迸發著活力,時刻奔走在推動湖北省外向型經濟發展的最前沿。
4月3日,記者來到武昌海關了解優化營商環境政策落實情況,海關宣傳負責同志介紹了有關情況。
作為湖北省內海關業務門類最全、業務量最大的業務現場,武昌海關的一舉一動都對地方政府和轄區企業有著深遠影響。 3月21日,國家財政部、稅務總局、海關總署聯合發布《關于深化增值稅改革有關政策的公告》,決定從4月1日起,下調進口貨物增值稅稅率,涉及普通貨物進口和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兩個方面,此舉對進出口企業和消費者乃一大利好。
收到公告后,武昌海關迅速行動,第一時間主動聯系轄區內26家相關企業,為其深度解讀政策,并組織專班手工更改前期辦理的167份征免稅證明增值稅率,確保企業4月1日起可及時享受減稅紅利500余萬元,預計此項政策全年可為武昌海關轄區內減免稅企業多節省4.2億元,切實為企業充分釋放政策紅利。
為支持轄區內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新興技術企業的設備及項目需求,武昌海關長期開辟特辦窗口,加急審批重點項目各類業務申請,減免稅辦理時限從規定的10個工作日壓縮到1-2個工作日。2019年一季度,為轄區企業審核辦理征免稅證明2817份,同比增長63.8%,減免稅款2.24億元,占全省減免稅總量的95%以上。
2月3日上午9時許,長江國投國際貿易(湖北)有限公司剛剛完成了東湖高新區政務服務中心的工商手續,10時52分,他們就拿到了“多證合一”改革后的武漢市首份《報關單位注冊登記證書》(進出口貨物收發貨人)備案回執,全程不足兩小時。這份備案回執是武昌海關為推動“多證合一”改革落地開出的首份“成績單”。自此,企業海關備案全面實現無紙化和網絡化,真正達到了企業備案的“零次跑”。
在此基礎上,為進一步充分實現“數據多跑路、企業少跑腿”,該關自主研發了“跨境電商海關注冊‘一步到位’掌上平臺”,使異地注冊的跨境電商企業借助手機APP就能完成全套資料的上傳和申報,將原來需1個工作日的注冊登記手續縮減到幾分鐘,為企業帶來“掌上申報”終極用戶體驗。“這‘3分鐘注冊’比海淘下單還簡單!”轄區數家企業拍手稱道。
2019年1月3日,中國(武漢)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正式啟動,標志著武漢跨境電商產業發展邁入新階段。自此,武昌海關轄區內形成了自貿試驗區、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綜合保稅區“三區聯動”的區域開放新格局,為海關助推湖北對外開放帶來了全新的機遇和挑戰。而彼時正是武昌海關成立伊始、百業待興的關鍵時候,如何迅速適應角色、著手有序開展各項工作,如何在強化監管與優化服務中尋求平衡,如何在推動“三區”政策聯動、功能疊加中充分發揮作用,這些都是武昌海關全關上下竭盡所能在思考的一系列問題。
3個月彈指一揮間,武昌海關一季度業務數據為啟動不久的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交出了滿意的答卷:驗放跨境電商一般出口模式清單62.4萬票,貨值4755萬元,僅一季度的清單票數已達去年全年票數31倍。開展跨境電商出口業務的中外運空運發展有限公司員工高雨說:“我司自2018年12月以來,在東湖綜合保稅區成功運作跨境電商出口40萬票,跨境電商出口已經成為我司最為重要的業務板塊之一。我們非常感謝武昌海關的付出和大力支持!”
在2019年關區工作會上,武漢海關領導班子提出了打造具有“一流精神狀態、一流工作業績、一流設施設備、一流服務管理、一流作為貢獻”的新海關要求。
緊盯“五個一流”奮斗目標,武昌海關腳踏實地,結合實際提出了“抓黨建、精業務、推改革、促融合、嚴打私、防風險、強保障、聚人心、謀發展”9項任務的“27字真經”,為這支充滿戰斗力的新隊伍指明了方向,畫出了藍圖。 (記者熊源、通訊員劉貴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