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日,對于武漢中心城區(除青山區外)700多萬市民來講,都能喝到水質標準更高的生活飲用水。當然,這可不是愚人節的玩笑。
據悉,武漢市水務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武漢市水務集團)編制的《生活飲用水水質標準》已于4月1日起正式實施。企標的實施將確保該企業供應的飲用水水質和安全得到更大保障。
水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生活飲用水的品質和安全更是直接關系到群眾健康和社會穩定。那么,水務集團的《生活飲用水水質標準》到底有哪些新的變化?記者近日走訪了武漢市水務集團的多個相關部門進行探究。
擴大檢測范圍 新增指標11項
目前,武漢市實行的是國標GB5749-2006《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本次武水集團新編制的企標以國標為基礎,參考了世衛組織、歐盟和美國的水質標準限值,同時綜合企業多年的水質檢測數據,廣泛征求了環境專家、衛生專家、市政設計專家的意見,最后形成優于國家標準,與國際接軌,同時體現武漢市供水水質特征的新標準。
記者了解到,國標(GB5749-2006)涵蓋水質指標106項,包括42項常規指標和64項非常規指標。另外,國標在資料性附錄A中列出了28項水質指標作為參考指標。
記者來到武水集團水質監測中心
武漢市水務集團水質管理部高級工程師楊潔告訴記者,對照我國國標,武漢市水務集團的企標增加至117項(51項常規指標,66項非常規指標)。常規指標在國標42項的基礎上,將6項國標的非常規指標、2項參考指標列入企標常規項目,同時新增了1項特色指標;非常規指標在國標64項的基礎上,減去提升為常規指標的6項,將8項國標的參考指標列入企標的非常規指標;新增了2項水質參考指標。
武水集團水質監測中心原子吸收室
“新增這些檢測指標主要是加強水質監測預警,及時捕捉水質的變化,把水質管控得更好,”武漢市水務集團有限公司水質監測中心生物室的負責人張穎說,“通過研究國內外的水質污染事件,我們‘廣撒網’,對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持續監測,從而避免風險。”
針對武漢部分水廠從漢江取水的情況,武水集團的企標中增加了1項地方特色指標——藻類。據介紹,藻類生長超過限值,會影響水的色度和味道,同時影響水廠的工藝。近年來,漢江曾出現藻類爆發,即所謂的“水華”,加大了水質風險,該集團在日常水質監測中,已將其納入監控范圍,并實時調整工藝,確保了水質安全。為了建立長效機制,此次將“藻類”監測指標列入了企業標準中。
監測精益求精 指標提標31項
企標除了檢測指標數量增加外,指標的限值也進行了提標。武漢市水務集團共對31項檢測指標限值進行了修訂,其中常規指標提標15項,非常規指標提標16項。
以渾濁度為例,國標(GB5749-2006)里渾濁度度限值是1NTU,企標將渾濁度細化提升為出廠水0.3NTU,管網和管網末梢水0.6NTU。
武水集團高級工程師楊潔表示,“在以前的國標基礎上,任何細微的進步都是很不容易的,這就好比學習成績,越是成績好的孩子想要提高一分都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楊潔補充道,為了實現這跳腳才能夠得著的“高標準”,集團在管理、技術和運營上都進行了升級,資金投入也很大。
宗關水廠水質部門負責人王瓊向記者介紹濁度儀
為了深入了解實際情況,記者近日來到在武漢市歷史最悠久的宗關水廠,生產區干凈整潔,巨大的水池里在進行著混凝、沉淀、過濾、消毒的工藝,水池間馬路上種了很多李樹,正盛開著白色的花。記者看到,在每個工藝環節都有自動監測裝置進行檢測,在水庫的工作間里,三臺濁度儀在當天11:57時顯示濁度分別為0.123、0.196和0.105,顯示的數值雖然在變化,但變動范圍很小。水廠水質部門負責人王瓊向記者介紹:“水庫的水會通過三條出廠水泵管輸入到漢口的老百姓家。”
及時掌控水質 提升檢測頻次
為了更迅速及時地掌握水質變化,確保飲用水品質和安全,武漢市水務集團提升了部分指標的檢測頻次。其中,日檢指標由9項增加至18項,增加的項目為水溫、空溫、PH值、堿度、硬度、氯化物、總鐵、氰化物、氨氮。
“氨氮是一個重要的感官性狀指標,表征水體污染程度,以前是非常規指標,半年檢測一次,現在我們根據武漢水源的特點將氨氮調整為日檢項目,以便確保水質品質。”武水集團水質管理部部長吳立群說。
武水集團水質監測中心設備環境
此外,由于常規監測指標每月檢測一次,非常規指標每半年檢測一次,“這次調整中,很多非常規指標調整為常規指標,參考指標也有調整,所以我們的工作量增加了很多,”張穎透露,“標準的提高,并不是我們力所能及輕松就可以達到的,要狠狠地努力一把才行。”
通過對標,武漢市水務集團的企標已達到先進水質標準水平。水質標準升級后,武水集團設備將全面升級,管理進一步提升。“盡管企標的實施會增加工作量和成本,但我們‘自我加壓’,一方面滿足武漢市民對生活飲用水品質日益提高的要求,一方面在標準制定上對標世衛組織、歐盟、美國和國內外一流水務企業的水質標準,在水質管理、考核方面走在了國內同行業的前列。”吳立群表示。(記者 熊源 實習記者 朱先丹 通訊員 許小平 謝銘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