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記者 張現社)由中國商報營商環境研究中心主辦、城市建設雜志社協辦的首屆“打造誠信政府優化營商環境”研討會日前在北京召開,與會專家學者圍繞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大營商環境改革力度的重要指示精神和關于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的決策部署,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扎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等專題內容的理論和實踐進行了主題發言和廣泛深入研討。會上,作為民營企業的代表內蒙古義龍熱力公司,在新巴爾虎左旗(以下簡稱新左旗)阿木古郎鎮投資興業過程中遇到的供暖糾紛案例引起了專家學者的高度關注,各位專家學者積極建言獻策,為企業生存發展指點迷津。
內蒙古義龍集團董事長趙忠義(左一)在安裝現場組織工程技術人員緊張地進行環保設備的安裝作業。
研討會結束后,專家學者的發言很快便在北京和內蒙古兩地引起了強烈反響。9月20日,在新左旗2018-2019年供暖季正式開始之際,中國商報記者再次來到了阿木古郎鎮,聽取當地群眾對舉辦打造誠信政府提升營商環境研討會的感受,他們對今年供暖有何要求以及對新左旗政府與義龍熱力公司雙方擱置爭議、凝心聚力確保新左旗居民溫暖過冬的看法和期望,并如實記錄了部分群眾反映的要點。
藍天白云映照下的義龍熱力公司。
圍繞保供暖促民生搞協作
在兩天的時間里,記者先后采訪了北京和內蒙古經濟界、企業界、金融界等各界人士十余人。大家普遍認為,參加研討會的專家學者從不同側面剖析了新左旗政府與義龍熱力存在問題的根源:政府承諾配置1億噸煤田,由于國家政策層面的原因未能履行,應當理解;某些領導有意或者間接指使他人私接義龍供暖主管網,屬于侵害生產經營權行為,違反了合同法。由于強接、偷接原因導致拖欠了長達五年相當于現在供暖面積一倍的40多萬平方米的供暖費收繳難,造成違約金、滯納金的問題,這些問題雙方要坐下來心平氣和地協商;至于動用警力強行私接義龍一級供暖主管網更是屬于濫用警力……對此,與會專家學者都給出了建設性的意見。呼倫貝爾地區屬于酷寒地帶,供暖季長達7個半月,能否保證當地居民溫暖過冬是尤為重要的民生工作。因此,當前最重要的就是希望雙方共同真誠面對剛剛開始的新的供暖季,確保把關于的民生事情真正做好。
呼倫貝爾地區每年有長達7個半月的供暖季,新巴爾虎左旗于9月20日正式開機供暖。圖為義龍熱力烏海民經理在控制臺指揮操作。
呼和浩特市一位從事地產行業的企業主房經波表示,看完相關報道后他認為,在義龍熱力公司的供暖問題上,政府與企業之間的矛盾由來已久,這其中,歷時五年的供暖收費問題至今仍未解決,對此相關部門應當反省;自義龍熱力公司運營以來,每年到了供暖季都是靠住建局的一紙行政命令來運行,這本身就很不規范,形成了有法不依的局面,對此政府應當主動擔責。
從事煤礦生產的企業主李可力說,對于義龍熱力公司遇到的供暖難題,當地政府應盡快妥善解決,對造成的糾紛應厘清責任并嚴肅究責。至于責任究竟在誰,比如就義龍熱力公司的手續問題,到底是企業的各種手續不齊全,達不到辦理各種規范證照的條件,還是有相關部門不主動作為有意拖延的情況?希望雙方能夠坐下來平心靜氣、開誠布公地進行商談,如果是企業的問題,需要補辦哪些手續,相關部門應積極配合盡快把相關手續補齊;而如果是相關部門的問題,就應立即著手開展基礎性的申報工作,直至把各種證照都補辦齊全。
一位電力系統的中層管理者徐建業認為,9月20日是新左旗2018年供暖季開始的日子,現在天氣還不是太冷,但熱力企業已經開始供暖了,這既是雙方協商的結果,也讓百姓看到了希望。作為采暖用戶,居民們關心的是供暖質量,只要能夠保證今年的供熱質量達標,企業有什么需要,只要合理合法,政府都應當積極為企業解困;反過來,政府也不要故意拖延和刁難企業,畢竟供暖是關乎整個呼倫貝爾地區的民生大事。
一位在義龍熱力公司工作了6年的化驗室工作人員對記者說,當前新左旗政府與義龍熱力公司之間需要協商的事情還有很多,今年政府雖然已將應急接管后的供熱設備歸還給了義龍熱力公司,但一些職工的養老保險接續卻成了問題。因為在應急接管期間,職工的工資均由住建局給付,而供暖結束后這部分職工就被無限期放假了。今年義龍熱力公司重啟供熱,住建局并沒有就這部分職工的就業及待遇問題給予解決,導致這些職工四處奔走反映問題。
擱置爭議團結一致向前看
在記者的采訪過程中,許多受訪人士都對這次專家研討會給予了積極評價。
在政法系統工作的郭則希表示,以前只知道供暖不熱是企業的責任,通過這次專家研討會的相關報道,群眾了解了更多的內情,都開始轉向同情企業了。作為民營企業,義龍熱力公司在連續五年欠繳取暖費的情況下還堅持供暖實屬不易,應當為企業的擔當點贊。建議政府在做出行政決策前最好考慮一下企業的利益,義龍熱力公司先后投入將近2億多元來保障當地群眾的供暖,肯定在資金方面壓力不小。如果此時政府的某位領導再做些有損企業利益的小動作,肯定會造成雙方的矛盾加劇。
新巴爾虎左旗義龍熱力投入1000多萬元的環保設備,在呼倫貝爾地區堪稱一流。
剛辦理了退休手續的國土資源局干部馬達成說:“曾聽有人議論說,每年政府撥付給義龍熱力公司4000萬元的供暖費用,2017年撥款達到了6000萬元,難道這么多資金還不夠嗎?看了相關報道后才知道,其實這些費用僅能滿足政府機關、事業單位的供暖需要。供熱企業正當合理地收取供暖費本是天經地義的,卻為何總要由政府每年進行撥付?這從表面上看像是企業占了便宜,實則是于法無據。為什么這件事就不能依法合規地通過正常渠道加以解決呢?”
多年從事教育工作的中學教師魏蘭月在接受采訪時說,今年的供暖季已經開始,企業的供熱設備已經啟動運營,為保證供暖的順利進行,不管這期間是否還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都希望雙方擱置爭議,以民生大局為重,互相包容、忍讓,以和為貴。雙方還可以采取邊供暖邊解決遺留問題的辦法,并從中尋找出雙方的共同點來。企業和政府間要積極做好溝通工作,企業可以就自己的情況向政府相關部門多做解釋工作,爭得相關部門的理解,從而做好配合工作;政府更應當主動接近企業,幫助其解決所面臨的難題。
在環保系統工作的王路正說,義龍熱力公司的供暖設備堪稱一流,其中的發電機組設備是呼倫貝爾地區所有供暖設備中獨一無二的。據義龍熱力公司介紹,發電機組不單單在熱力車間有,每個換熱站也都有,其如果遇到惡劣天氣能夠第一時間啟動發電機組,保障供暖的安全。今年公司投入1000多萬元安裝的環保設施目前正在進行緊張的安裝調試,據了解等調試成功后,在滿負荷運轉的狀態下用電費即可達到百余萬元。所有這些均說明企業在安心做事、積極供暖。企業做的這些實實在在的工作,無論是政府還是百姓都有目共睹。真心希望雙方心平氣和地坐下來,齊心協力把該辦的事情辦好。
望違法行政行為不再發生
在采訪中,很多被采訪對象均表示,此前對義龍熱力公司與政府之間的矛盾并不是太清楚,通過此次專家研討會有了更多的了解。
一位曾參與熱力設備強行接管的特勤人員說,到目前為止,政府先后共動用了四次警力進行強制接管。第一次是2013年10月2日,第二次是2014年,第三次是2017年,第四次是今年9月初。前兩次的接管都是因為房地產開發商私自在二級供暖管網施工,違反了義龍熱力公司與政府簽訂的相關協議所致。另一方面,義龍熱力公司之前就已配備了相應型號的供暖材料,卻突然由于某些領導的官僚作派和擅作擅為,導致義龍熱力公司被排除在二級管網工程之外,事先準備好的材料被無端廢棄,那么這些材料的費用該由誰埋單,企業的利益該由誰來保障?在今年的第四次強接中,某些政府部門負責人甚至還試圖繞開義龍熱力公司現有的120萬平方米的鍋爐供暖能力和投資1000萬元的環保脫硫脫硝項目,硬要把沒有環保設施的甘珠爾熱力公司管網接到義龍熱力的主管網上,這種行為沒有任何法律上的依據,如果造成矛盾糾紛影響供暖,責任該由誰來承擔?
在司法系統工作的吳國民說,拋開其他不說,單是動用警力強行處理合同中約定的事項就明顯屬于濫用警力、違法行政,具體來說就是違反了行政許可法的相關條款,希望以后類似的事情再也不要發生。
希望政府解決企業難題
在采訪中,記者還接觸到了當地的一些政府官員,而這些官員一般都是三緘其口,不愿就此事發表看法。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自治區領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新左旗他去過多次,近期也在不斷關注媒體有關新左旗的報道。最近,黨中央、國務院及自治區都相繼出臺了提升營商環境、保護企業家權益的政策,最高人民法院還轉發了相關營造法制環境的文件。在此大背景下,相信新左旗政府領導班子能夠把與義龍熱力公司的遺留問題處理好。特別是這五年來被強行私接的多達40多萬平方米的供暖面積的收費,還有違約金、滯納金的收繳到底該如何進行的問題。義龍熱力也認為,積累了五年的供暖費確實是個沉重的數字,但是當初建熱力公司鋪設管網所欠銀行的利息、違約金、滯納金也不會給企業減免。所以,這個問題還需要雙方坐下來好好地協商。這一任旗委旗政府為百姓做了很多實事,受到了農牧民的稱贊。義龍熱力公司的問題雖然是以前遺留下來的老問題,但從這幾年的供暖情況,特別是今年的按時供暖情況來看,旗委旗政府主要領導還是敢擔當愿做事,愿意把事情做好的。
義龍熱力公司董事長趙忠義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對于公司遇到的種種困擾,自己雖然談不上坦然接受,但也能理解,因為它代表了相當一部分企業的共同際遇。他相信所有問題都是發展中的問題,是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過程中必然要經歷的階段。好在這些問題已引起黨中央和國務院的高度關注,相信隨著一系列改革措施的落地,打造誠信政府法治政府,營造宜工宜商的營商環境指日可待。他有決心、有信心把當前的事情處理好,為阿木古郎鎮的百姓服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