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湖北省科學技術廳公布了2025年度湖北省新型研發機構績效評價結果,中國能建旗下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中南電力設計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南電力”)與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共建的“湖北省電力巖土工程企校聯合創新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憑借卓越的創新實力與突出的實踐成果,在406家參評機構中脫穎而出,以綜合排名第三的優異成績榮膺“優秀”評級。
獲獎公示
本次評價覆蓋了2023年及以前認定的所有企校聯合創新中心,經過嚴格評審后,40家獲“優秀”評級。中南電力以優異成績位列榜單前列,是企業高能級創新平臺建設取得的又一佳績,標志著中南電力在產學研協同創新、技術攻關及成果轉化方面再攀新高峰,為電力巖土工程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能。
產學研深度協同,構建創新“強磁場”
中心堅持“企業出題、高校解題、市場轉化”的創新模式,強化產學研深度融合,打造協同創新生態。
中心依托中南電力在電力工程領域的豐富實踐,聚焦地基處理、邊坡防護、地質災害防治等10余項重點方向精準研發、全力攻關,攻克“旋挖鉆孔灌注樁效率提升”“礦山生態修復一體化”等系列課題,為電力工程建設提供創新型技術支撐與解決方案。
成果匯報現場
中南電力攜手中國地質大學組建跨學科創新團隊,在井下無人運輸、壓縮空氣儲能硐庫密封等“卡脖子”技術難題開展聯合攻關,形成“實驗室研發-工程驗證-成果迭代”的全鏈條合作機制,整合各方優勢資源,實現技術突破與市場應用的聯動。
硬核成果頻出,領跑行業技術前沿
中心錨定“打造先進技術集群”目標,持續深耕科研創新沃土,形成了一批具有行業引領性的技術成果,實現科研產出“量質雙躍升”。
中心依托平臺優勢實現了重大項目升級升維,承擔了“井下不確定環境的無人運輸礦車可遷移駕駛決策規劃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壓縮空氣儲能電站地下人工硐庫密封結構疲勞特性及長期變形研究”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等10余項重大課題,參與編制《市政工程土工試驗標準》等多項國家、行業技術標準,為行業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與標準規范。
中心通過產業引領晉階晉新,獲得一批優秀科技成果,其中“一種應用于巖質邊坡植被恢復的生態種植池系統”獲高推廣價值專利大賽三等獎;“工程邊坡生態防護技術與坡體結構一體化研究”獲電力科技成果金蘋果獎三等獎和電力工程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獲得“一種巖質邊坡坡面防護和噴播綠化結構”“一種高陡巖質邊坡噴播復綠防護結構”“一種淤泥質土砂井排水固結模擬試驗裝置”等專利10余項,發表《湖北省蘄春花園水庫抽水蓄能電站輸水發電系統比選研究》《印尼某電站取水口邊坡病害治理及穩定性分析》《壓縮空氣儲能地下巖穴物探關鍵問題及處理技術》等多篇高質量學術論文,充分展現了中心在電力巖土工程領域的創新實力與技術水平。
成果轉化落地 賦能工程建設“提質增效”
中心秉持“技術創新與產業深度融合”的理念,將技術創新深植產業土壤,多項成果化身工程建設的“降本增效利器”。
中心將邊坡生態防護技術成功應用于湖北武穴、廣西貴港等40余座礦山生態修復,修復面積達350萬平方米,讓“礦山瘡疤”變身“綠色景觀”,實現了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帶動勘測設計合同額超億元。
與此同時,中心的井地聯合地震勘探技術在柳北換流站精準定位巖溶區,節省鉆探投資20%,為特高壓工程筑牢地質安全屏障。在旋挖鉆孔灌注樁技術在鄂州電廠三期項目中,鉆進效率提升28.57%,混凝土損耗降低3.62%,單項目節約成本超百萬元,顯著提高了施工效率與經濟效益。
此次獲得“優秀”評級,是中南電力長期以來高度重視創新、持續加大研發投入的實力印證。近年來,中南電力在錨定高能級創新平臺建設上,穩扎穩打筑牢創新根基,已建成湖北省企業技術中心、壓縮空氣儲能技術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湖北省電力巖土工程企校聯合創新中心以及湖北省工業設計中心四大省級創新平臺。憑借卓越的創新能力,成功斬獲國家企業技術中心,為企業科研創新提供了堅實的支撐。
中南電力相關負責人表示,中心將持續打造“基礎研究——技術研發——工程應用”三位一體創新體系,深化產學研協同創新,圍繞國家戰略需求,在人工地基、地質災害防治、巖土工程一體化、生態環保、儲能和抽水蓄能等重點領域加快攻關,以關鍵核心技術突破驅動產業轉型升級,為企業高質量發展和湖北省“建成支點、走在前列、譜寫新篇”貢獻電力巖土智慧與力量。(通訊員代文琦、王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