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七十條之規定,判決如下……”近日,武漢市委黨校模擬法庭實訓室內,一場由年輕干部“主演”的行政訴訟模擬法庭在經過激烈的舉證質證、法庭辯論、合議庭合議等庭審環節后,這起模擬土地征收強拆糾紛引發的“民告官”行政訴訟案例終于迎來了最終判決。
這堂鮮活的法學實訓課讓第15期年輕干部培訓班全體學員以參與者的角度,既切實感受了法院庭審現場氛圍,又加深了對法律法規的敬畏,提高遵紀守法的自覺性和依法行政的執行力。
模擬法庭現場
庭審現場,學員們全情投入角色:審判長精準把控庭審節奏,原被告雙方圍繞征收程序合法性、補償標準合理性、行政拘留的合法性等焦點問題唇槍舌劍。
據了解,案件改編自真實案例,融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核心條款,原告方則引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物權編條款,強調公民財產權保護。學員們分別扮演行政訴訟參與人,模擬了行政案件庭審全過程,切實感受司法權威,加深了對行政程序合法的重要性認識。
“作為法官組,我們必須保持中立,認真聆聽雙方的陳述和辯論,從中尋找事實的真相和法律的依據。當審判長最終敲定裁判文書時,那些斟酌再三的措辭、反復推敲的邏輯,無不彰顯著司法的嚴謹與溫度。”扮演此次庭審工作“審判員”的學員李翠葉感嘆。
“以行政負責人身份首次踏入模擬法庭出庭應訴,這場身臨其境的法律實踐,如同一把重槌叩擊心門,讓我對法治精神、行政職責與為民初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與思考。”學員謝成在復盤會上分享說,這種“換位思考”的教學設計,讓學員們從被動聽講轉為主動思辨,在角色沖突中深化對依法行政的理解。
雖然此次模擬法庭判定原告勝訴,但勝訴的結果也引發了原告扮演者楊葳的思考:“參加工作10年有余,作為原告出庭還是頭一次。此次在市委黨校老師的精心安排下,有幸參與本次模擬法庭,讓我對依法行政與司法救濟有了全新認知?!?/p>
“行政訴訟通過司法監督推動了政府自我糾錯,在維護群眾和企業的合法權益、促進行政機關依法行政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有效促進法治政府建設。”“主審法官”葛增來在總結中說。
這場模擬法庭不僅是法律知識的實戰演練,還與學員們的基層實踐緊密聯動,學員們直觀理解了行政訴訟“民告官”制度對于規范公權力、保障人民權益的關鍵意義。來自街道的王娟表示:“通過模擬法庭,我們更加明白征收程序規范的重要性,反過來也讓我們主動思考依法優化征收流程到底應該怎么做?!?/p>
課程指導教師劉鴻斌從起訴狀撰寫到證據鏈梳理,從庭審流程規范到法律文書制作逐項點評指導:“我們每位年輕干部班學員的角色表現都可圈可點,大家認真充分地準備,現場收放自如真實的表現,讓此次模擬法庭已升級到全流程還原現場庭審的真實情境。行政訴訟不是‘零和博弈’,而是通過司法監督推動政府自我糾錯?!?/p>
模擬法庭點評環節
武漢市委黨校相關負責人介紹,此類沉浸式教學將常態化開展,未來還將進一步完善“行政復議模擬聽證”“行政執法演繹”等多元形式,為干部提供更豐富的法治實踐場景。通過系統化的實踐訓練和場景化教學,有效提升學員法治思維、執法能力和矛盾調處水平,進一步增強依法履職本領,為鍛造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夯實能力根基。
學員們紛紛表示,從法庭上的針鋒相對到復盤總結時的深刻領悟,武漢市委黨校通過行政訴訟模擬法庭,真正起到了讓年輕干部在“身臨其境”中筑牢法治信仰,在“知行合一”中提升治理能力的作用。這場“沒有劇本的法治公開課”,正為武漢建設法治政府示范城市注入青春動能。 (通訊員夏燕、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