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網訊(章清志)城市是我家,創建靠大家。
我退休以后,常住武漢,天天開車遇到交通擁堵,像大家一樣感到無奈。
我是《城鄉法治網》編輯部采編,為了獲得一手數據,跑滴滴深入市場調研,寫這篇通訊報道,真實反映武漢的交通現狀,并提出合理化建議,為促進武漢智慧交通的發展做點微薄的事情。
一、武漢市交通現狀分析
武漢市交通,總體來說:車多路窄,到處擁堵,管控艱難。
主要原因
1、特殊的區位和自身的水路分割造成的問題
武漢市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城市,在歷史上被譽為九省通衢,是國內內陸最大的水陸空交通樞紐;長江和漢江把武漢分割成三鎮,別稱江城;武漢湖泊眾多,被稱為百湖之城。全國各地客流匯聚武漢,此地人流密集。人車流量過大,水路阻隔交通,造成壓力。
2、城市建設跟不上發展的步伐
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在湖北大學讀書的時候,武漢長江段,只有一座武漢長江大橋,漢江段只有江漢一橋和知音橋,很少看到堵車。四十年以后的今天,武漢長江段有11座大橋和兩條過江隧道,漢江段有12座大橋,天天遇到堵車。
現在的老城區江漢關沿江大道一帶,歷史上最寬闊最繁華的路段,今天變成最擁堵的路段。
3、城市管理跟不上人口的增長
武漢市面積8569.15平方公里,現有人口1377萬多,加上外來游客流量,公安交通運管城管等職能部門,管的過來嗎?
4、市民的整體交通意識和行為滿足不了交通需要
武漢與深圳的市民交通意識和行為差距較大。
我于2004年從浠水縣教育局下海到廣東做生意十幾年,看到深圳道路上,“人讓車,車讓人”是普遍現象。而今回到武漢常住,看到武漢很多時候,是“人不讓車,車不讓人。”
武漢要發展,交通要先行,怎么辦?
我從個人視角,提一些不成熟的建議,希望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請大家批評指正,并參與到創建武漢智慧交通的討論和創建中來。
二、開啟武漢智慧交通發展新模式
1、智慧紅綠燈,讓車流變順暢
智慧紅綠燈,是我臨時取的名,意思是根據道路人車的運動數量,紅綠燈系統(含斑馬線人行紅綠燈)根據人車的不同流量自動調節不同的行走車道和時間,而不是現在固定的車道和紅綠燈變化時間。
武漢市交通擁堵,主要發生在紅綠燈處,而紅綠燈那里總是出現了這樣的情況:紅燈車道排長龍,綠燈車道車空空。紅綠燈車道和時間分配不完全合理,浪費了車輛合理通行時間。
如果實行紅綠燈改革,讓紅綠燈智慧起來,通過視頻監測,根據人車流量的動態來自動調節紅綠燈變化時間,車流大的車道,綠燈時間長,車流小的車道,綠燈時間短,讓所有車輛合理通行,就能夠讓車輛節省通行時間,緩解部分擁堵壓力。
如果遇到十字路口加塞造成的堵死現象,智慧紅綠燈可以暫時讓所有綠燈變成紅燈,等通暢以后,再恢復紅綠燈變化,讓車輛正常通行。
2、監控管理,讓亂停受到處罰
亂停亂放,是造成交通擁堵的主要原因之一。
武漢市少數嚴管路段,車輛一旦違停,馬上會收到短信,按照規定時間駛離,否則被罰款。
這些路段,很少看到亂停現象。如果在武漢市其他區域逐步普及這樣的監控管理,交通擁堵會得到部分緩解。
3、導航聯網,讓信息互聯互通
如果把所有車輛導航與武漢市交通管理網聯系起來,實現信息化自動管理,系統清晰地反映即時的交通現狀,可以發布信息,提醒司機走哪條路線更省時;遇到交通事故,提醒司機規避擁堵路線;司機也會看到城市交通狀況信息,調整路線。
4、共享無人駕駛電動汽車,武漢交通發展的新方向
武漢市已經出現了“蘿卜快跑”(低級版試用車)這樣的無人駕駛電動出租車,按照規定路線行駛和規定乘車點停靠。如果發展成共享無人駕駛電動汽車(高級版運營車),在武漢市內自由行駛,會很大程度改善交通擁堵現狀。
我作了預估,在一個區間,需要1萬輛汽車運行,如果換成無人駕駛電動汽車,可能2000輛就夠了。因為人們上班辦事購物等,停車的時間多,開車的時間少,占用了很多停車位。共享無人駕駛電動汽車,流動性大,停車時間短,需要的停車位少,能夠很大程度解決交通擁堵問題。同時,共享無人駕駛電動汽車增多,私家車必然會減少,提高了運載效率,緩解了交通擁堵。
5、公共交通設施的完善與輔助交通系統的配合,更好地改善武漢交通秩序
武漢市需要發展以地鐵軌道公交等為主體,發展出租車、網約車、共享電動車、共享單車等為輔助的交通體系。同時,大力發展無人駕駛共享電動汽車,并為無人駕駛電動汽車建設完善的停車充電配套設施,全方位改善武漢交通現狀,讓人們出行更便利。
6、嚴管與人性化管理結合
嚴管出結果。重點區域和路段,一定要嚴格管理,剛性化,不能講人情。
在公交車、公檢法公務車上安裝監控攝像頭,流動拍攝違章再處罰,是不錯的辦法。武漢交警公眾號讓大家隨時隨地拍照違章上傳,作為處罰的依據,已經得到了大眾的認可,再增加其他特定車輛流動拍違章,大家都歡迎。
有些路段,需要人性化管理。比方,遠城區,大道邊,本來是不能停車的,但是,小區的車沒有地方停,晚上靠路邊停車不影響通行,交警最好不要經常去罰款,給大家一個交警撈收入的壞印象。讓這樣不影響交通的路段成為灰色停車地帶,如果有問題才去管。
還有,開車在紅綠燈處,跟在大車后面看不見無意闖了紅燈,交警直接取消罰款,讓車主申訴再取消,很多人不會操作。
7、分步實施
如果方案可行,可以先在一個局部試點,再逐步推廣。
三、治標更要治本
武漢市交通擁堵問題,從根本上來說,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城市規劃問題;二是停車位少的問題;三是市民交通意識滿足不了交通需要的問題。
如果城市規劃合理一點,堵車就會少一點;停車場多建一點,道路會通暢一點;市民的交通意識提高一點,“人不讓車,車不讓人”的現象,就會少一點。
1、科學規劃
武漢市規劃局,需要站高點,看遠點,對武漢城市規劃,分別對待:
對待老城區,需要重新規劃,該拆的拆,該留的留。
對待新城區,控規數據和容積率需要控制好,人多路寬,人少路窄,分配合理。讓機動車道、非機動車道、人行道分開,人車分流更安全。
對待待建城區,需要想到未來武漢市可能會成為直轄市,城市可能要擴容,需要按照百年格局規劃。
城市規劃,需要重點考慮停車問題。
在商業區建營利性室內室外停車場,在密集的生活區周邊建非營利性公共停車場。
道路規劃需要考慮停車,有些路邊,在不影響通行的情況下,可以規劃限時停車位。
小區規劃,需要增加停車位的比例,按照1:2--2.5設置。也就是一個單元,設置2個到2.5個停車位,這樣才能滿足未來停車需求。
2、新建停車場
新建停車場,需要有的放矢,先作普查,像人口普查那樣,社區牽頭,對本區車輛進行登記,常停臨停車輛是多少,現有停車位是多少,還需要多少停車位,怎么辦?
車子不能掛在墻壁上,一定要落地的。如果沒有解決停車問題,武漢城市交通會通暢嗎?
因此,需要根據現有實際情況,合理布局并新建停車場,滿足不斷增長的停車需求。
3、交通意識問題
武漢是英雄城市,在抗擊新冠疫情過程中,人們的團結互助精神得到了充分的展現。如果加大交規宣傳力度,切實解決好老百姓的行車難、停車難問題,我想,武漢市民一定會高度配合,讓武漢的交通秩序,在全國名列前茅,早日成為文明智慧城市。
四、系統性治理
改善武漢交通擁堵問題,需要把武漢智慧交通納入創建武漢文明智慧城市的大環境中系統性治理。
武漢市政府主導,公安交通運管城管等職能部門掛帥,各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甚至個體工商戶配合門前三包管理,全民參與文明智慧城市創建。
讓武漢交通擁堵的改善,從智慧紅綠燈的啟用開始吧!
最后,說明一下,我是外行寫交通,擔心鬧笑話,主動聯系武漢市青山區交警周為民先生,向他請教,得到了他的充分肯定和指導,在此,我向他表達誠摯的謝意!
章 清 志
2024年5月20日
作 者 簡 介
章清志,男,1963年2月出生,湖北大學畢業,中共黨員。原湖北省浠水縣教育局干部。原東莞市浠水商會副會長。中央電視臺社會與法《聚善中華》2018--2020年特聘“公益愛心大使”。中國好人網十年“十佳志愿者”,全國幫好人萬里行“貢獻獎金獎”。城鄉法治網編輯部采編。湖北省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詩歌大典》2019年度詩人。出版有《章清志詩文集》《養生保健康》《三祖天然禪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