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3日,由武漢市委統戰部指導,武漢市社科院、武漢市工商聯、長報傳媒集團聯合主辦的第二屆武漢社會責任企業評選活動名單正式揭曉。武漢136家企業參與角逐,歷經多個環節的激烈比拼,共25家企業(個人)獲獎,其中,武漢市水務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武水集團”)獲評“2023年度社會責任優秀企業獎”,武水集團旗下漢水高新公司獲評“2023年度社會責任案例獎”。
名單公布
作為湖北省文明單位和湖北省、武漢市“雙百強”企業,武水集團高度重視社會責任,連續四年編寫、發布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曾榮獲“社會價值共創”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卓越案例評選“雙碳目標獎”。
為推進社會責任理念與企業高質量發展深度融合,武水集團在“五大鏈條”上集中發力。
向用戶介紹水電氣共享營業廳功能
做優城市運行“服務鏈”。武水集團聚力供水高質量發展,與長江新區、黃陂區、新洲區、經開區、東西湖區達成合作協議,依托集團調度指揮平臺,搭建全市供水信息統一監管平臺,升級96510為武漢市統一供水熱線,實現“同城、同號、同服務”,織密全市供水“一張網”,并推進供水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制水工藝,強化二次供水管理,嚴把“從源頭到龍頭”全生命周期水質安全,深化“高效辦成一件事”服務改革,推動建成34個水電氣共享營業廳,升級“云繳費”功能,上線國內供水行業首個綜合性視頻客服,降低了用戶跑動成本,持續優化“獲得用水”營商環境。
流域生態治理效果突出
筑牢濱水名城“生態鏈”。武水集團以生態理念、系統思維綜合施策,全力推進“廠—網—河(湖)”一體化治理模式,多舉措開展河湖流域水環境治理,在污水處理提標升級、中水回用、污泥利用、光伏發電等方面不斷探索、深耕,利用光伏發電、數字化運維等技術獲取綠色能源,推進環境治理業務的“碳達峰”“碳中和”,打出能源“雙控”組合拳。
值得注意的是,武水集團職工王瓊當選全國人大代表后,在全國兩會上提出了在湖北武漢建設“數字江豚”平臺建議案,以構建江豚保護、長江大保護的數字化治理體系,打造生態文明建設的“中國樣本”,獲得農業農村部大力支持。武水集團積極參與城市水環境治理,把一絲不茍的作風貫穿水安全、水治理、水生態全流域的每一個環節,為構建河清水暢、岸綠景美的世界濱水生態名城增添了亮色。
武漢市首個智慧化水廠——金口水廠
激活綠色發展“創新鏈”。武水集團銳意革新,用數智化轉型發展賦能城市數字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組建省水務科創中心、水處理設備研發制造中心,在北湖污水處理廠搭建“燈塔工廠”,旗下金口水廠升級為全市首個智慧化水廠,并入選“武漢市2023年度智能建造試點項目”,黃家湖污水處理廠光伏發電、供水廠站智能運行、綠色數字化智慧泵房等3個關鍵技術研究入選“湖北省建設科技計劃項目”。武水集團還獲得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批準,籌建國家城市水資源計量數據建設應用基地。
延伸新興業態“產業鏈”。武水集團緊抓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先行先試機遇,強化“品牌強企”戰略,深度挖掘產業鏈資源價值,培育產業鏈新動能新優勢,突破“漢水”瓶裝水產能和品類,完成金口水廠“漢水”純凈水生產基地產能倍增計劃,開發巴東縣優質礦泉水資源,啟動礦泉水生產線建設,并深耕水表計量領域,研發“漢水牌”智能水表,提供一體化用水數據解決方案。
依托國家城市供水水質監測網武漢監測站,武水集團旗下既濟檢測公司發展成華中地區最具權威的水質檢測機構。武水既濟科技教育發展中心作為“武漢市產業工人培訓基地”,被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授予中國水協“職業技能培訓基地”稱號,成功承辦湖北省城鎮供水排水行業職業技能競賽,與武漢大學等合作建成“校企合作人才培養基地”,榮獲2023年湖北省暨武漢市“職教榮耀”十大信用名企稱號。
釋放社會責任“價值鏈”。武水集團履行“興水惠民”承諾,踐行生態文明理念,培育匠心文化,助力鄉村振興,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站,勇擔社會責任,承辦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年會、雙智博覽會,向全國同行和社會各界展現武水集團多種業態蓬勃發展態勢,促進水務行業發展與國家戰略同頻共振。百年武水紅色印記系列展首批入駐市總工會“江城主力軍云展廳”,新建“產業工人展”呈現百年國企職工風貌。漢水高新公司開展的“全員創新創效勞動競賽”被武漢市總工會列為“重點企業勞動競賽引領性項目”。
凈兩江之水,潤三鎮人家。武水集團錨定“全國領先的水生態環境綜合服務商”的新發展目標,將踐行社會責任的答案落在“生命之源”上,面對新征程新階段在社會責任領域賦予企業的新課題,將百年武水優秀傳承和專業優勢轉化為推進改革發展的新動能,為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貢獻武水智慧、武水力量。(來源:武水集團 通訊員謝銘輝、霍綺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