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鴨知水暖,事事暖人心”。在枝江市有這樣一個社區,它“一應俱全”,它“溫暖人心”,它“美好向上”……它就是坐落于枝江市馬家店街道的白鴨寺社區。
秋高氣爽,走進白鴨寺社區,只見房屋整齊劃一,道路寬闊通暢,路旁綠樹成蔭……沿著干凈整潔的柏油路行進,不一會兒便來到了白鴨寺黨員群眾服務中心。
白鴨寺社區
對于這里的居民來說,白鴨寺黨員群眾服務中心不僅僅是解決各種問題的“服務窗口”,更是他們的第二個“家”。
“爺爺,今天菜合胃口不”“今天孫子幾點放學呀”“奶奶回去路上慢點走哈”……正值飯點,在位于白鴨寺黨員群眾服務中心一樓的幸福食堂里,社區工作人員和就餐的爺爺奶奶們話著家常。
而這樣溫馨的對話,每天都會發生在這里。
“吃得好,住得好,管得好,我們生活在這里感覺蠻幸福!”居民吳爺爺一談及住在白鴨寺社區的感受,便喜笑顏開。
除了幸福食堂,服務中心里還有“四點半學校”“閱讀室”“健身活動室”“棋牌室”“陳列館”……一應俱全。“一老一小是我們服務的主要對象。”白鴨寺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柳王洪介紹,我們社區實現了從老到少的“全齡友好”,獨居老人沒事就來服務中心聊聊天、做做手工,居民有小孩沒時間帶的話,也可以送來“四點半學校”,我們有專人引導。
白鴨寺黨員群眾服務中心的“四點半學校”
白鴨寺黨員群眾服務中心就像是完整社區的一個“縮影”,居民的“吃喝玩樂”都可以在這里實現。
不只是服務中心,在枝江市住建局的指導下,如今,整個社區已然是一個成熟的完整社區。“不出小區門,要啥啥都有。”在服務中心的顯眼位置張貼著“15分鐘便民生活圈”導視圖,上面清晰地展示了居民從家出發15分鐘范圍內可以享受到的“食、住、學、娛、醫”等基本服務。
“15分鐘便民生活圈”導視圖
“近年來,我們全力推進‘15分鐘便民生活圈’建設,轄區內均配備了菜市場、超市、醫療服務機構等。”枝江市住建局工作人員說,15分鐘不只是時間的尺度,更是民眾幸福生活的標尺,我們希望15分鐘全覆蓋的便民生活圈,成為居民日常生活的“幸福圈”,讓幸福生活“近在咫尺”。
活動現場
在當下,打造完整社區,不僅僅只是讓片區基礎設施“完備”,更要讓居民心與心“相連”。
白鴨寺社區現有居民2000多戶,人口構成復雜、群體多樣。“雖人多但心齊”,白鴨寺社區到底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呢?
“在改造過程中,我們把‘社群創熟工作法’的建設理念貫穿全過程。”柳王洪娓娓道來,除了在硬件設施提升上下足功夫,我們更注重讓全體居民參與社區建設中來。
“在新時代,高聳林立的樓房和獨立的單元門戶改變了以往社區‘戶串戶、門串門’的交往方式。”柳王洪表示,我們以“新地緣、新趣緣、新志緣”為核心,以社群、社團為依托,為居民開拓交往新空間,推動居民之間積極互動,從小家到大家,從私人活動到公共參與,在居民日常交往中,逐步發展出以鄰里文化為特征的社區文化,讓為人而聚,為人而居,形成獨屬于社區居民的“白鴨寺”記憶。
活動現場
“相見不相聞、相鄰不相識、相居似路人”曾是白鴨寺社區居民交往關系的真實寫照。如今,“我不要在家里一個人看,我要去服務中心和大家一起看這個晚會節目!”“今天有空沒,一起去舞蹈室排練啊!”……和諧溫馨的畫面在社區里天天“上演”。
打造完整社區聚焦的不只是片區基礎設施的品質提升,更是社區管理服務的提檔升級,將環境宜居、全民關懷、智慧生活等元素融入其中。
活動現場
如今,在這里,“完整社區”的概念已從規劃藍圖變成美好現實,居民的期盼一一逐個落地。以社群創熟工作法為基石,白鴨寺社區打造完整社區的腳步從未停止,多年來,該社區先后在湖北省第三、四屆社區公益創投大賽中榮獲二等獎,被湖北省民政廳確認為湖北省首批社區治理品牌、湖北省社區治理與服務創新實驗基地。(金若茜、李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