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網訊(通訊員:明月新 倪勝林)備課、批改作業(yè)、整理教案……9月10日,正值第39個教師節(jié),在湖北省陽新縣陶港鎮(zhèn)官塘小學的辦公室里,從教27年的程良晶正有條不紊地開展新學期的各項工作。
程良晶在給學生上課 倪勝林/攝
程良晶在家訪 倪勝林/攝
工作中,程良晶以優(yōu)秀黨員、好老師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努力踐行“為人師表、教書育人”,這一路上,從老師晉升為校長,助力官塘小學被評為“黃石市九星級學校”“黃石市現(xiàn)代化學校”,在平凡崗位書寫不一樣的人生。
堅守初心:想當一名老師
“母親去世時,最小的弟弟只有2歲多,為了照顧我們兄弟,父親辭去了校長的職務。”程良晶回憶起自己的父親,不禁感慨萬千。他介紹,父親程賢棟曾是該鎮(zhèn)一名中學校長,在其母親去世后,深知教書育人的責任絲毫不能懈怠,為不影響學校的工作,主動辭去中學校長之職,申請到本村官塘小學當一名普通教師。
“在那極其艱苦的環(huán)境下,父親的言傳身教讓我受益匪淺。”程良晶介紹,父親成了自己心中的偶像,其父親教師的職業(yè)也成了他長大后的夢想。
師范大學畢業(yè)后,程良晶本可以選擇條件稍好點的城區(qū)學校,但他卻毅然選擇回到了自己的母校——官塘小學。“你是我們學校走出去的學生,現(xiàn)在又回到了母校,希望以后能一直留在這里,把家鄉(xiāng)的孩子培養(yǎng)成才。”看著曾經是自己的學生搖身變成了同事,老校長程賢剛心里美滋滋。
秉承奉獻:做好農村教育
在農村,大多數(shù)孩子是留守兒童,都是爺爺奶奶照看。這給鄉(xiāng)村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程良晶在學校老師嚴重不足的時候,動員在另一所條件相對較好學校任教的妻子,回官塘小學當代課老師。
“他雖然是校長,但他帶的課一節(jié)都不比我們少。”該校老師鄒小敏說。這27年來,已經升為官塘小學校長的程良晶,處處以身作則,以校為家。2014年,官塘小學搬遷到了新校區(qū)。在學校經費不足的情況下,程良晶帶頭利用節(jié)假日時間與學校同事一起,挖坑栽樹、種植花草,讓學校綠化率達到30%以上。
“他人怎么想,怎么看,怎么說,我不在乎,留在官塘小學是我無怨無悔的選擇。我想讓更多的農村孩子走出去,去追求自己的美好生活。”在程良晶的日記中寫有這樣一段文字。
敢于擔當:會一直走下去
2021年10月份的一天,一名70多歲的老人來學校找到程良晶,老人表示,其孫子金某在該校讀初二,學籍存在有問題,擔心影響中考,想找校長幫忙。經過了解,原來老人的孫子原來是學籍名字與身份證名字不符。經程良晶與相關部門溝通,將這名學生的名字改了過來。
在事情處理好后,老人提著煙酒來校感謝程良晶,被程良晶婉言謝絕了。一個多星期后,程良晶突然收到了一份來自武漢的快遞,打開一看,原來是這名學生的父親寄來的錦旗——“站三尺講臺,拂兩袖清風”。
在程良晶執(zhí)教期間,從官塘小學走出去的學生,有的考上了華中科技大學、有的考上北京醫(yī)科大學、有的考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還有的考上武漢科技大學……畢業(yè)后,有的當上了縣長,有的當上了教授,也有像程校長那樣回校當了老師。
一支粉筆、兩袖清風、三尺講臺、四季耕耘。他愿意為平凡而又偉大的教師事業(yè)奉獻自己的一生,看著孩子們歡樂的笑臉、家長們信任的眼神,程良晶覺得自己的付出值了。
編輯:曉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