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門口臟亂差的環境徹底沒了蹤影,生活在這心情都變好了。”“改造后,朋友第一次來我家,都以為這是一個新建成的小區。”8月18日上午,陽光和煦,61歲的馮昌丙提著菜籃,閑庭信步從外回到石首市委宿舍小區,在新修的活動區域內,和老鄰居們聊起了小區的新變化。
改造后
石首市委宿舍小區位于南岳山路52號,是建成于1996年的老舊小區,在過去,石首市住建局和繡辦南岳山社區接到過不少投訴和埋怨,“連個休閑場所都沒有”“停車太難了,外面進不來,里面出不去”“路面坑洼的,早該整修了”……
改造后的停車位
“百姓的需求就是我們努力的方向。”石首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說,由于小區建成時間久,存在設施老舊、配套不齊等“先天問題”,加上水電管線老化,居民群眾生活多有不便,因此,專班將“共同締造”理念植入此次改造過程中,以“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享”為核心,在改造前征集民意時,多次到現場,與社區、居民代表商討改造方案,詢問有何需求和意見。
針對居民提出的小區內老人、孩子較多,需要有公共活動空間和基礎配套設施,改造中,石首市住建局將小區原有大門拆除拓寬,實現人和機動車分離,方便居民出入,同時,通過整理綠化帶,拆除違建等方式拓展公共空間,在小區內增加停車位和健身活動空間。
健身活動空間
在現場可以看到,小區出入口已全面煥新,人車分流,居民出行更安全;各樓棟外立面粉刷一新,以白、棕色為主色調,營造了簡約、輕松、明快、安全的生活氛圍;公共空間則進行了重新架構,融合停車、晾曬、鄰里交流、運動休閑等多功能于一體,機動車整齊地停在新劃定的車位上,柏油路面上不同的線條“各司其職”,健身區域里,拉伸類、自重訓練類等健身器材一應俱全,讓居民生活更加便利和舒適。
垃圾分類示范亭
為解決居民電動車停車、充電的老大難問題,石首市住建局利用此前的荒廢草地增設了電動自行車車棚,從而為居民提供更優質的停車、充電服務,杜絕“飛線充電”等安全隱患,此外,棚內配備便捷充電設備,支持支付寶、微信、投幣等方式,讓不熟悉手機支付的老人也能輕松操作。
而在居民們每日進出的樓道內,這里也和從前大不一樣了。門牌、扶手、窗戶煥然一新,白墻粉刷潔凈,增添了污水管供居民排放生活污水,同時更新了樓道內的扶手,讓行動不便的居民在通行時能夠攙扶。
改造后
借助老舊小區改造,石首市住建局為居民們打造出了心中的“優居家園”,讓品質生活在家門口“提檔升級”。“以前社區到了晚上就安靜下來,居民都宅在家里,現在出來散散步、跳跳舞,日子別提多滋潤了。”晚上7點,石首市委小區活動空間內音樂準時響起,迎著涼爽湖風,馮昌丙帶著老伴和居民們一起合著節拍、扭動身體,鬧熱了老小區的夜生活,跳出了市井生活的本真風采。
石首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該局將繼續深入踐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建設完整社區,補短板、強服務、建體系,切實提升人們的生活品質,讓小區成為居民最放心、最安心的港灣。(來源:石首市住建局 齊典、王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