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前的黃河溝臟亂差,到處臭烘烘的,改造以后,環境變好了,現在這里有假山和小橋流水,老人和小孩都喜歡在這里玩。”近日,湖北省宣恩縣貓兒堡社區居民向耀華興奮地說。
貓兒堡在宣恩縣城西北,隸屬宣恩縣珠山鎮,山堡形如臥虎,原名白虎堡,土家人謂虎為貓,現名貓兒堡。黃河溝是珠山鎮貓兒堡社區的一條溝渠,整個社區依山勢沿黃河溝呈帶狀分布,過去,由于沒有實行雨污分流,黃河溝河水不干凈,社區環境雜亂。
正值宣恩縣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之際,為改善居住環境,提升城市品位,宣恩縣住建局搶抓機遇,積極謀劃項目并組織實施黃河溝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項目,從2021年開始,先后投入4000多萬元,重點解決污水管網、環境衛生、城市山洪排澇、市民交通出行等問題,同時,結合宣恩民族文化特色、老舊小區街景鄉愁氣息的元素符號等,對河道兩旁進行功能完善和景觀美化。
在宣恩縣委、縣政府的帶領下,宣恩縣住建局始終堅持“宣傳發動聚共識,強化共享促共建,大膽創新求突破”的原則,落實“三步走”戰略,加強宣教,形成綠色共識;多方協同聯動,強化社區能力;試點示范引領,鼓勵探索創新,建立健全高效聯動的創建機制,形成強大的創建合力。
宣恩縣住建局聯合珠山鎮及其轄管社區,通過群眾座談會、綠色社區志愿者選拔等,開展綠色社區宣傳教育,讓居民認識到創建綠色社區對于提升人居環境、提高環境素養和促進綠色發展的重要作用,累計開展群眾座談會及群眾現場動員會73余次,協調破除黃河溝溝渠蓋板1750平方米,拆除溝渠上違規建筑物9處,完成居民原有化糞池改遷7座。
同時,宣恩縣住建局積極參與“用腳步丈量城市·走出美麗街巷”徒步巡查活動,丈量一個片區,交辦一個問題清單,解決一個問題。據悉,貓兒堡社區管轄總面積為2.863平方公里,轄區常住人口5697人,居民小區5個,共246棟1895戶。截至目前,黃河溝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項目已完成人行景橋6座,溝渠清淤310立方米,河岸整治530米,人行道鋪裝370米,完成強弱電鋪設管道470米。
此外,該局定期參與宣恩縣發改局、科經局、貓兒堡社區等部門的聯席會議,開展綠色社區建設的頂層設計,委托設計及測量單位進行現場實測實量,針對社區內各個小區的不同情況,依托專業設計部門,制定科學合理的改造方案,做到“一區一策”,并在政府審批后,擇優選擇經驗豐富,實力雄厚,信譽上佳的設計、測量、施工、監理等單位參與工程實施。目前,該工程進展順利,各個施工環節正在有序推進,貓兒堡社區黃河溝沿線環境已今非昔比。
環衛工人覃遵紅說:“我們原來從早上五點半開始打掃,到八點半結束,結束后的保潔工作一直做到晚上九點。現在環境改善后,居民素質也提高了,我們每天加班的時間縮短了,六點多就可以下班了。”
宣恩縣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社區是居民生活和城市治理的基本單元,是聯系、服務人民群眾的“最后一公里”,最貼近民生,也直接影響民生。宣恩,這座古老的小城,正迎著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浪潮,以創建綠色社區為抓手,打造綠色生態名片,不斷“城”長,華麗蝶變。(來源:宣恩縣住建局、李登衛、田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