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前碾屋二巷路坑洼不平,真的是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現在好了,拓寬成寬敞平坦的柏油路,再也不用擔心摔倒了。改造后,小區干凈多了,可以散步的地方也多了,我基本每天都會散步鍛煉身體,這次老舊小區改造真是改到我們心坎里啦!”近日,湖北省應城市碾屋一巷片區69歲的居民易家芬滿臉笑容地說。
改造后的小區
碾屋二巷路是應城市碾屋一巷片區碾屋社區陳余灣居民出行的必經之路。碾屋社區相關負責人說:“當地居民很多是老年人,這條路走起來很費力。以前有老人需要送醫院,但救護車開不進來,需要人工用擔架抬,非常不方便。”
眼看著日子越過越好,坑洼不平的回家路成了居民的一塊“心病”,修一條好路愈發成為居民最殷切的期盼。
近年來,應城市堅持黨建引領,以人居環境整治為切入口,開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今年,該市啟動老舊小區改造工程,探索“決策共謀、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效果共評、成果共享”的社會治理模式,將清華園小區、蒲陽名居、毛巾廠家屬區、服飾公寓、吉祥公寓5個住宅小區 “打捆”為碾屋一巷片區老舊小區改造項目,重點打造一條滿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且能讓消防、急救等車輛直接進入的“安全之路”。
據了解,碾屋一巷片區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共有居民1155戶,住宅樓55棟,總建筑面積12.66萬平方米。
擴寬后的道路
依據初步設計,應城市住建局計劃對這條道路進行硬化維修并擴寬至9米,可由于老路較窄,路基寬度僅3米,要擴寬道路就會占用居民的菜地,贊同、反對的聲音參差不一。為了盡快解決這一難題,該局組織黨員代表、居民召開數場屋場院子會共同商議、共同謀劃道路擴建。
“修路是為了咱們出行更方便,我就盼著這條路早點修好,路寬了出門更安全,以后散步更方便。盡管修路需要征遷我家的菜園子,但我全力支持。”居民葉天國堅定地說。
之后在居民代表的支持和宣傳下,居民們紛紛表示贊同,最終達成共識,全力支持擴寬修路。“以前居民覺得修路都是交通部門的事,和自己沒太大關系,通過開展‘共同締造’活動,引導居民把小區建設當作自家事,讓居民從局外人變身主人翁,共建美麗家園,共享幸福成果。”舊改辦負責人表示。
整修道路之初,為騰出空間便于施工,應城市住建局為小區拖垃圾67車,組織志愿者逐戶上門走訪,協調小區居民24戶,講明項目方案和建設愿景,引導居民騰退菜地、拆除違建等。在道路整修完成后,該局積極聯系電力局、弱電運營商等相關職能部門統籌推進,出資出力,移除電桿9根并將電線地埋,安裝路燈10盞、監控8個,進一步改善小區居住環境。
改造后的小區一角
應城市住建局負責人表示,目前,拓寬并黑化道路的項目已順利完工,此舉不僅優化小區功能,也溫暖了群眾的心,更拉近了干群之間的距離,老舊小區改造滿足居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使共建成果最大限度惠及群眾,這才是“共同締造”的根本出發點和最終目的。(來源:應城市住建局、通訊員張明慶、編輯楊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