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老鄉親們,目前已進入冬季,請大家不要攜帶火種進山,做好森林防火。”11月7日,湖北省遠安縣公安局茅坪場派出所民警崔小雨在白云村委會通過“村村通”大喇叭播放森林防火的內容后,又分別來到該村進山的四個主要路口,開展防火巡視,對80多名進山勞作的村民進行了面對面的森林防火提醒。
素有遠安縣“林海”美譽之稱的茅坪場鎮,與荊門市、當陽縣、南漳縣交界,群山環繞。轄區居民多住在山上,且較為分散,為了讓群眾少跑腿,茅坪場鎮派出所結合轄區特點,創新推出“挎包警務+大喇叭”工作模式,一村一警的“挎包民警”,以“挎包警務包”作為流動警務終端,將證件辦理、送證上門、入戶走訪、法律宣傳、安全防范、信息采集、矛盾糾紛化解等警務工作“裝”進包里,扎實開展警務活動,助力該鎮“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把學習、宣傳和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到看得見、摸得著的具體實事上。
“白天見喇叭,田間見民警,服務見實效。”茅坪場鎮派出所所長王強介紹了“挎包警務”的工作要求,該派出所17名駐村民輔警把排查、化解矛盾風險、用心服務群眾作為重中之重的基礎工作,每天利用相對固定的時間,進行大喇叭安全宣傳,還采取上門入戶的形式,深入到重點區域和重點人家中,幫助村民解決“急難愁盼”。
民警和治調干部深入田間了解村民所需
南家的車擋了北家的門,東家的雞偷吃了西家的菜,丈夫喝酒后鬧事,妻子和閨蜜逛集市耽誤了做飯等,基層派出所時常會接到類似的報警求助,調解矛盾糾紛可謂是家常便飯。
11月5日,老觀村駐村民警、派出所副所長薛劍在入戶走訪時,了解到4組村民王某與丈夫劉某因家庭瑣事產生矛盾,劉某酒后曾威脅王某及其娘家人。薛劍將劉某夫妻召集坐下后,從兩人戀愛、組合成家庭談起,經過三個小時情理法的開導,夫妻兩人結束了家庭冷戰,丈夫劉某當著民警的面,給妻子寫下了保證書,兩人重歸于好。
7月份以來,茅坪場鎮派出所17名駐村民輔警通過入戶,走訪各類重點人群300余次,成功化解矛盾糾紛138件,真正實現了糾紛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為提升治調干部和治安積極分子的工作能力,茅坪場鎮派出所還在老觀、銀子、瓦倉等6個村組建了一個中心警務站,在方便群眾辦事的同時,中心警務站還承擔了該鎮治調干部和志愿者業務的實戰業務培訓任務,通過授課和跟班學習,既緩解了警力不足的現實矛盾,又讓基層治保干部熟悉掌握法律知識,為當好“編外警察”奠定基礎。
民警和村民開展道場平安議事
“派出所民警的挎包不大,但盛滿的都是為民之情。”曉秦村58歲的田大伯深有感觸地說。10月3日,其在外打工的女兒回家看望父母,但女兒的身份證即將過期,駐村民警得知情況后,迅速聯系了戶籍員,啟動異地辦證程序,12天就為田女士辦理好了新的身份證。7月份以來,茅坪場縣17名民輔警通過“挎包警務”為群眾辦理各類證件64件,全面實現了送證上門服務。
10月13日凌晨,安徽籍一名司機駕駛重型半掛牽引車趕夜路,經過茅坪場鎮曉坪村路段時,由于車輛超高,掛住了公路上方的懸空電線,司機在處置過程中意外觸電,從車上墜落致死。駐村民警得知情況后,迅速上報情況,遠安縣公安局聯合縣、鄉相關部門,對事故的責任進行劃分,主持了賠償等事宜的協商工作,從安徽趕來的死者家屬對遠安縣公安機關公正、快速處理的態度表示滿意。
“駐村民警廣播宣傳,還蠻管用。”茅坪場鎮八角村的張先生有感而發。9月6日,張先生家飼養的一頭種羊被盜,駐村民警通過村村通廣播,發動群眾提供線索,并根據線索,僅用10天時間幫張先生找回了被盜的種羊。為拓展村村通大喇叭,派出所將下鄉的警車、摩托車全部裝上了小喇叭,根據農村季節變化和治安特點,適時播放安全防范內容和典型案例,提高村民的防范意識。
今年以來,通過大小喇叭安全宣傳,該鎮可防性案件下降了8.3%,交通安全事故下降了16.8%,無亡人交通事故發生,有效預防網絡電信詐騙案件5起,為村民守住了近9萬元的血汗錢。鐵路灣村80高齡的周大爺聽到民警的大喇叭廣播后,主動敦促兒子,將存放在老屋閣樓上的2支土銃、16發雷管和10多米導火索全部上繳派出所,消除了一起社會治安隱患。
據介紹,下一步,茅坪場派出所將不斷完善“挎包警務”服務模式,使“挎包警務”更加前置,服務群眾更加暖心。(來源:遠安縣公安,通訊員李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