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前我們老年人在小區轉轉,累了連個休息的地方都沒有,現在健身的石子路、健身器材、休閑椅都有了。”近日,襄陽市襄州區天安小區十一號樓的謝奶奶說。
改造后
據了解,天安小區家屬院位于襄陽市襄州區育紅社區,建成于1999年,共有住宿樓11棟,涉及居民385戶,建筑面積2.16萬平方米,小區居民主要為襄陽市襄州區機關單位職工和家屬。
由于建成時間長,管網老化、配套設施缺失、環境差等問題突出,根據天安小區現狀和居民訴求,襄州區住建局聯合區機關事務管理局、社區工作人員、小區業主代表積極開展改造宣傳和引導,以宣促改,讓群眾逐步認識到老舊小區改造的意義、實施方法和步驟等,從而營造社會支持、群眾參與的濃厚氛圍。
改造前,施工單位聯合育紅社區和襄州區機關事務管理局,通過入戶調查、發放《致居民一封信》、組織召開居民座談會等方式,收集群眾訴求,明確改造重點,將群眾迫切需要解決的道路破損、積水嚴重、“臟亂差”等問題納入改造方案,本著“先民生后提升”原則,優先解決老舊小區下水道堵塞、生活垃圾清理、私搭亂建拆除等群眾“急愁難盼”問題,讓居民生活更加便利。
休閑廣場花園改造后
為解決雨天積水嚴重問題,設計單位多次實地踏勘,找出積水與堵塞的問題根源,重新更換雨污水管;針對居民反映自來水有異味和雜質、頂樓水壓不夠等問題,襄州區住建局協調供水企業,將自來水改造納入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并按工程建設相關程序同步實施改造;面對小區內各種亂拉亂掛的管線,該局協調多家運營商共同改造,力爭實現“多線合一”,消除空中“蜘蛛網”,打造小區安全整潔的全新面貌。
同時,考慮到車棚存在的安全隱患,襄州區住建局將原停車棚改建為開放式非機動車停車棚,并修建生態綠化健身休閑廣場,增設健身器材和座椅,為居民提供鍛煉和休閑場所,同步推進“適老化”改造建設,讓行動不便的老人、殘疾人更加舒適地出行、生活。
新建非機動車停車棚
此外,襄州區堅持黨建引領,由社區牽頭,推行黨建引領小區改造,將黨史學習教育和“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相結合,不斷從黨史中汲取力量,在學習中總結經驗、解決問題、推動工作。
襄州區住建局負責人表示,住建局全力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工程進展,以改促變,“改”出居住環境新面貌、“改”出群眾幸福新生活,做到改造前,公示改造方案,征求居民意見,引導居民了解、參與、監督改造工作,鼓勵居民獻計獻策、出資出力;改造后,公示小區規范管理條例,開通居民建議通道,建立健全長效管理機制,實現小區共建共治共享。(來源:襄州區住建局、通訊員祝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