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7月21日,因強降雨誘發大面積滑坡,恩施市清江上游屯堡鄉馬者村發生泥石流,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源水濁度嚴重超標,導致該市兩座主供水廠停產,城區供水中斷。
危難之際,有這樣一支隊伍即刻出動,第一時間奔赴現場,展開應急救援工作,為當地民生供水“保駕護航”。因為其機動高效,在應急工作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這支隊伍便是國家供水應急救援中心華中基地(以下簡稱“華中基地”)救援隊。
華中基地于2019年12月3日在武漢市水務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武水集團”)正式掛牌,并由該集團負責運營維護。
在武水集團的引領下,3年來,華中基地救援隊全體隊員上下一心,銳意進取,既對應急救援裝置進行全面運維,同時打造獨屬華中基地的運維管理模式,時刻以飽滿的精神狀態為供水應急救援工作做好充分準備……
“移動水廠”功能強大
10月21日,記者來到武漢市洪山區武金堤大道,走進位于白沙洲水廠內的華中基地。
踏入該基地,第一眼便看到了整齊停放在車庫里的應急救援車輛,高大的車身,以白色為主色調的車體,格外醒目。
“基地共配備供水應急救援車輛7臺,包括移動式應急凈水車4臺、水質監測車2臺、應急保障車1臺。”華中基地救援隊隊長江立新介紹道,全套裝備應急供水能力可達480立方米/天,應急供水時按照每人每天4升的基本飲水量計算,可為12萬人提供基本生存飲水保障。
國家供水應急救援中心華中基地
隨后,記者分別登上應急凈水車、水質監測車和應急保障車,“近距離”了解它們的功能與作用。
“應急凈水車主要配備的水處理系統有預處理系統、超濾系統等,能夠處理高濁度水、苦咸水、微污染水等,就相當于一個‘移動水廠’。”江立新告訴記者。
應急凈水車
而水質監測車則可對水質常規、微生物等145項水質指標進行現場檢測,其水質監測指標基本覆蓋《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 5749-2006)》等主要水質標準,保證應急設備出水的水質安全,就如同一個“移動實驗室”。
應急保障車則具備通訊功能,可聯網各大基地和總指揮中心,快速實現信息共享,還兼顧后勤功能,為應急救援工作人員提供基本生活配備保障,似一個“移動通訊間”。
“這3種類型的車各司其職,保障我們應急救援工作得以順利開展。”江立新對各類型車輛功能一一作了介紹。
演示現場
馳援恩施 首戰告捷
近年來,供水突發事件頻發,為加強國家應急供水救援能力,保障民生安全,2017年,住建部在我國華北、華東、華中、華南、東北等8個區域建立國家供水應急救援中心,并設置區域保養基地,華中基地落戶武漢。
2020年7月21日,正在籌備戶外演練的華中基地,突然接到了“馳援恩施”的通知,隨即,救援隊立馬出動,為了滿足恩施城區居民應急用水需求,武水集團另外調配10噸的送水車2臺,供水搶修車1臺,隨行保障應急送水和供水搶修。
經過12個小時、560公里的行程,全部車輛設備和人員安全抵達恩施市,而這也是華中基地乃至國家供水應急救援中心成立后的首次實戰。
國家供水應急救援中心華中基地
“當時第一件事就是尋找取水點。”救援隊隊員回憶道,我們抵達后立即前往當地大橋北路、龍洞河南路等進行現場踏勘,經過6個小時測量、考證后,最終找到了合適的取水點。
隨著取水點的選定,臨時指揮所也迅速搭建起來,大家全神貫注,高度配合,一心撲到救援工作中。
“我們主要工作是要去除水中的濁度,并對其進行加氯和紫外消毒。”隊員陳沛是救援隊凈水組組長,也是隊內唯一的一名女同志。
在此次救援中,她“巾幗不讓須眉”,每天在4臺凈水車之間不停地巡查,在裝備車上爬上爬下,一工作就是17個小時。
隊員檢測設備中
經過凈水車的層層過濾和消毒,河水由渾變清澈,經檢測水質達標,第一杯水成功制出,那一刻隊員們的眼睛不由自主地濕潤了。
“凈水成功后,周邊的居民有的提著桶,有的拿著水壺都圍了上來,看到他們眼里期待又欣喜的目光,就覺得大家不舍晝夜地努力沒有白費!”當時的場景讓隊員柯練軍記憶猶新。
白天制水、夜間值守……那些天,隊員們各個連軸轉,大家的衣服就沒“干”過。“這是我們第一次實戰,其實心理壓力也挺大的,但是我們相互鼓勁,磨合得越來越好,配合得愈發默契。”柯練軍說。
救援期間,華中基地4臺應急凈水車安全運行120多小時,累計生產飲用水931.5噸,2臺水質檢測車開展水質檢測204樣次,水質全部符合國家標準。
正是這寶貴的近千噸飲用水,不僅緩解了恩施市供水壓力,穩定了市民情緒,更為當地水廠恢復生產贏得了寶貴時間。
國家供水應急救援中心華中基地救援隊
2020年7月27日,湖北省恩施城區供水應急救援指揮部發布指令,華中基地圓滿完成赴恩施供水應急救援任務可以撤離返漢。
返回基地后,隊員們并沒有放下心中這根“緊繃的弦”,而是第一時間對首次實戰進行了經驗總結。“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進步。”江立新誠摯地說。
馳援恩施現場
平戰結合 訓練有素
實戰并非時時有,日常演練不松懈。在武水集團的指導下,在日復一日的訓練中,隊員們各個磨煉成了“多面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車輛維護和設備運維是華中基地日常工作中至關重要的兩個板塊。
“集團十分注重我們日常的運維與訓練工作,所以在遇到一些設備維修和技術難題時,會派專家來基地指點我們,給大家培訓上課。”江立新說,現在我們可以“化身”為司機、電工或維修工……反正什么“活”都能上手。
今年6月,救援隊對車載加壓泵全部進行維修,清理泵內異物,排除了設備的異響現象;8月,對車載紫外線消毒設備破損的電子元件及燈管進行了維修、更換,解決了紫外線消毒問題;9月,對凈水車排水電磁閥進行維修,解決了設備運行過程中制水系統突然中斷無法繼續運行的現象。
“因為我們長時間接觸這些設備,所以更應該懂得如何去維護它們,時刻確保應急救援設備處于完好狀態。”隊員張波表示。
清洗設備現場
武漢作為百湖之城,水系發達,但由于今年氣候異常,持續高溫,罕見出現了“汛期反枯”現象。針對這一情況,今年4月、6月和10月,華中基地共組織預案演練了3次。
“最近的一次,便是在10月13號,為應對干旱極端天氣,我們與集團工作人員一起經過嚴密組織、策劃,最后選定在黃家湖開展野外供水應急救援實戰演練,成品水送檢水質中心,水質全部合格。”江立新告訴記者。
演練現場
江立新表示,在武水集團的大力支持下,華中基地將進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強化運維管理和應急救援演練,打造一支標桿化的應急救援隊伍,充分展示華中基地全體人員“平戰結合苦練兵,凝心聚力二十大”的決心和使命感。(記者胡毅、金若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