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宜都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以下簡稱“宜都市住建局”)在開展黨員干部“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實踐活動中,以當前正在推進的老舊小區改造工程為重要著力點,全力提升老舊小區在基礎設施建設、文化元素植入、和諧鄰里關系等方面的共建共治共享,努力踐行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理念,實現住建事業高質量發展與人民群眾滿意感、獲得感雙向躍升。
“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宜都市住建局在老舊小區改造前期,通過入戶走訪填寫調查問卷、召開代表會議、圍樓夜話共議改造等方式,廣泛征求群眾意愿,累計收集居民意見表500余份,經過梳理匯總,將老舊小區改造分為基礎類、完善類、提升類三類,分類實施,統籌推進。
此外,宜都市住建局累計邀請老舊小區居民代表100余人,組織召開設計方案論證會議20余次,由設計單位人員對改造方案內容進行全面解讀,街道、社區、小區人員共同對改造方案進行聯合審查,根據反饋意見重新修改設計圖紙點位30余處,并將相關改造方案圖紙在小區內進行公示。
宜都市住建局、街道、社區、小區等四方人員征求居民意見現場
針對老舊小區“量大、點雜、矛盾多”的現狀,宜都市住建局充分發揮小區居民的首創精神和主人翁意識,聘請50余名居民代表作為工程質量監督員,旁站監督改造施工各個節點,發現工程質量缺陷可隨時向參建單位提出整改要求,督促整改落實,施工過程中各項控制節點驗收均需邀請居民代表參與,實現“老舊小區怎么改,人民群眾說了算。”
在今年實施的宜都市江家大堰雅思片區改造工程中,宜都市住建局充分發揮居民代表在鄰里關系串聯協調的“潤滑劑”作用,通過不斷給小區居民做思想工作,大力宣傳“化零為整、共同締造”的改造思路,將片區內原有6個小區的獨立圍墻進行拆除,以前因圍墻阻隔的相鄰小區居民溝通交流更加順暢了,鄰里關系也更加親密了。同時,拆除獨立圍墻后,重新騰挪出2400多平方米空間,規劃停車位50個、車棚70平方米、垃圾分類設施5套、綠化1720.4平方米,有效化解了因場地狹窄造成公共服務設施無法布置,消防安全隱患等突出問題。
宜都市江家大堰雅思片區居民與施工方一起商議改造細節
老舊小區生活的居民大多為獨居老人等行動不便的人群,對此,宜都市住建局全員上陣、全力付出,力所能及地為居民排憂解難。今年來,宜都住建系統干部職工400余人,深入到39個老舊小區,開展“樓道革命”、燃氣“敲門行動”等志愿活動,共計清掃小區衛生死角30余處,清理大件雜物100余件,樓道墻面刷白500余平方米,發放燃氣安全知識宣傳單1000余份,收集并解決居民關于小區改造、物業管理、生活服務等方面問題100余條。
黨員干部在老舊小區開展志愿服務活動
以宜昌市“筑堡工程”小區級硬件設施建設標準為指引,宜都市住建局通過對老舊小區的建筑風貌(屋面、屋頂、外墻)以及市政基礎設施(水、電、路、氣、環衛、安防)等進行全面改造提升,營造干凈整潔、功能完善、安全耐用的小區居住環境,為打造和諧幸福的鄰里生活打下堅實基礎。
同時,依托紅色物業管理模式,宜都市住建局在各個老舊小區采取“單建”或“聯建”的方式建立黨支部,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實現黨建引領下,小區在日常生活管理、鄰里關系協調、安全保衛、重要事項決策等方面的共同治理,全力鞏固老舊小區改造成果,讓居民享受長久的幸福和快樂。(來源:宜都市住建局、通訊員張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