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襄陽市扎實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按照“共同締造”的理念,轉變群眾工作思維方式,廣泛發動群眾“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享”,解決了一批群眾關切的“急難愁盼”,豐富了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密切了干群關系,群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不斷提升。
據了解,襄陽市襄城區周家沖社區湖北制藥廠家屬區為改制企業移交小區,于1969年開始建設,共有居民戶1350戶,常住人口3800余人。
改造前,該小區長期處于無人管理狀態,破敗不堪,居民怨聲載道,2014年,在襄陽市、襄城區政府的關心支持下,周家沖社區成立,結束了該小區長達十余年無人管理的局面,2021年,湖北制藥廠家屬區被納入老舊小區改造范圍。
新建籃球場
老舊小區改造,有的居民想改,有的不想改,有的居民想改這里,有的居民想要保留,怎么辦?襄陽市襄城區在改造過程中堅持“問計于民、問需于民”理念,將改造的決策權交給居民,因此,余家湖街道及周家沖社區,通過入戶征求居民意見、召開黨員群眾代表大會、運用意見征求公示欄等多種方式,在該小區內廣泛征求居民對改造設計方案的意見建議,根據居民意見,反復優化改造方案。
由于該小區老年人多,普遍希望能在小區內散步活動,于是,襄陽市襄城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以下簡稱“襄城區住建局”)在原規劃的基礎上,打通了小區多處圍墻及斷頭路,實現了小區內部道路循環,并在小區內部規劃完善了小區綠道,在健身器材及戶外桌椅擺放上,也根據居民要求予以布置,因為居民們每天在小區內活動,哪里最通風、哪里最舒服,他們才是最有話語權的人。
新修環形路
老舊小區改造工作開展以來,周家沖社區聯合該小區周邊各部門聯動協作,以網格化、標準化、精細化管理推動改造工作,社區175名黨員干部參與入戶宣傳示范、社區志愿服務和小區管理治理,構建起了“部門聯動、全員參與、全民行動”的改造格局。
該小區還建立健全了“抽查”“督察”“檢查”“整改”四本臺賬,在改造中開展督查檢查20余次,給施工單位下發整改通知、督辦文件20份,發布“公告”5期,并充分發揮群眾監督作用,在小區內開展不文明行為隨手拍活動,曝光不文明行為30起,在小區業主群微信上,聚焦改造設計、垃圾分類、志愿服務、家風家訓,發布改造動態、通知100余條。
新建文化廣場
為了擴充生活區域,部分小區居民曾在小區亂搭亂建,導致小區面貌雜亂不堪。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啟動后,在襄城區住建局的牽頭帶領下,街道社區成立了違建拆除專班,通過先進帶動后進,黨員帶動群眾,發動居民積極主動拆除違建,141戶居民自發拆除違建5000平方米,確保了小區改造工程的順利實施。
設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
該小區為開放式小區,日常管理難度較大,物業企業進駐意愿低,為保障小區日常管理維護,在周家沖社區牽頭下,該小區強化后續管理,注重常態長效,成立了居民自治委員會及紅色物業組織,共同維持小區日常保潔維護。
翻新社區內主要通道
此外,周家沖社區將該小區按樓棟劃分了黨支部,設置了樓棟長,依托黨支部及樓棟長發動居民對樓道進行自我清理保潔,并通過組建居民團體的方式,將居民聚集起來,成立了楓葉藝術團、太極拳隊等居民團體,不光滿足了居民日?;顒拥男枨?,也將熱心管理小區的居民聚集到一起,共同為小區管理建設獻策出力。
新建居民健身中心
小區改造得好不好,小區居民最有發言權。在改造完工后,周家沖社區在該小區廣泛征集意見建議,確保居民參與驗收,通過收集居民意見,對改造后一處護欄設置不合理、兩處積水點、多處瀝青攤鋪粗糙、雨漏管道不合理等問題進行返工,并根據居民需求,新增了戶外座椅20余把,戶外停車棚1處,通過居民參與改造評價,共同做好小區改造驗收工作。
社區幼兒園外立面粉刷修飾
改造完成后,湖北制藥廠家屬區改造工作多次被襄陽市、襄城區媒體宣傳報道,得到了小區居民的廣泛認可,隨著一筆筆民生支出投入到位,一項項惠民實事落實見效,如今,湖北制藥廠家屬區煥然一新,公共服務設施日趨完善,文明社區歡樂祥和,改造實效讓群眾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一位在該小區生活50余年的王阿姨細數著身邊肉眼可見的變化,話語里滿是贊許:“過去小區到處破破爛爛,逢年過節也不好意思在家請客,現在改造好了,道路、綠化跟新小區一樣,晚上路燈也亮了,我們出門也有底氣了。”(來源:襄陽市襄城區住建局,通訊員祝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