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造后的小區環境優美、潔凈靚麗,我們這30多年的老小區一點也不比新小區差!”湖北省通山縣蓮花小區的居民看著改造后的“新家園”拍手稱贊。
據了解,蓮花小區位于通山縣通羊鎮雙泉社區,建成至今已有三十余年,共33棟住宅,涉及居民629戶。隨著時間的推移,小區老齡化程度越來越嚴重,加之缺少維護管理,導致道路坑洼不平整、路面積水不暢排、設施功能不完善、停車泊位不到位,讓小區住戶苦不堪言,居民期待小區改造的呼聲日益高漲。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2021年,通山縣啟動蓮花片區老舊小區改造工作。該縣按照“黨建引領、政府主導、群眾參與、多元共建、建管并重”的原則,持續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工作走深走實,有效改善居民生活環境和生活品質。
強化宣傳溝通,提升群眾認同度
“老舊小區改造包括哪些方面”“對我們居民有哪些好處呢”……面對小區居民的疑惑,改造前期,通山縣住建局按照“三輪入戶聽民聲”的辦法,組織工作專班(至少有一名是黨員)對擬改造的蓮花小區建筑面積、基礎環境、改造條件和違建情況等進行細致摸排并建立臺賬,
在“改不改、改什么、怎么改”上,該局充分尊重居民意愿,入戶宣傳改造政策,征求居民建議,共入戶發放《征求意見表》600余份,召開座談會3場。統計顯示,大部分居民改造愿望迫切、參與意愿高,超過90%的居民支持小區改造。
召開座談會,聽取居民意見建議
以“先民生,后提升”為基準,通山縣住建局通過研討論證、多次調研、協商共議、方案優化再優化等一系列舉措的實施,科學擬定設計方案并進行公示,為老舊小區改造順利實施打下堅實基礎。
堅持多管齊下,提升改造專業度
“不斷總結經驗,才能有所創新、不斷進步”。在通山縣老舊小區改造起步之初,沒有任何經驗可借鑒。如今,經過不斷摸索,通山縣住建局借鑒運用《湖北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招標投標“評定分離”改革試點工作指導意見》,推行“資格預審+評定分離”招投標模式選優選強,確保選擇具有較強的技術力量和專業隊伍參與蓮花小區改造。
小區改造前
小區改造后
施工過程中,該局派專員督辦施工單位項目進度、工程質量,同時,充分尊重民意,擴大居民的知情權,每個項目邀請2-3名居民(黨員、群眾、人大代表等組成)代表參與,共同把關工程質量、工程驗收,對各環節整治過程及內容進行檢查評價,對不符合驗收標準的改造內容責令改正,待整改合格后重新予以驗收,保證改造工程質量。
注重到邊到角,提升環境美觀度
作為一個典型的老舊小區,改造前的蓮花小區周圍環境雜亂不堪。通山縣住建局堅持“拆違先行”為老舊小區改造“鋪路”,通過摸排調查、違建認證、整改通知,共拆除蓮花小區違章建筑面積約3539.97平方米,為后續改造“清障凈面”。
增設公共服務用房
通山縣住建局貫徹“先民生后提升、先功能后景觀、先地下后地上、先設計后建設”的原則,科學安排施工時序,先進行排水、供水、強弱電等地下線路更新改造,所有線路入地后,再實施道路、停車位改建,有效避免“二次施工”。此外,該局專門對小區的墻面、屋頂滲漏等附屬設施進行了改造,對小區及其廣場進行全面刷黑,增設了物業管理用房,讓老舊小區舊貌換新顏。
通山縣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該縣老舊小區改造形成了四點經驗:堅持人民至上,做到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共商共議、共建共管、效果共評、成果共享;突出黨建引領作用,積極發揮黨員的示范、帶頭作用;善于打破常規模式,優化老舊小區改造工程招投標流程,大幅縮短周期;注重系統思維,要認識到老舊小區改造是從“物”到“人”的系統改造,做到“改”“建”“治”并重。(來源:通山縣住建局 ,通訊員湯曉燕、編輯朱正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