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在老舊小區改造的同時兼顧社區服務的提升,提高小區居民的生活品質?湖北省隨州市曾都區北郊街道楚風社區楚風小區通過黨建引領、貫徹“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享”做出了優秀示范。
黨建引領,宣傳發動
楚風小區原為楚風專汽家屬樓小區,建于70年代初,共32棟樓1520戶。2019年,曾都區北郊街道申報了楚風小區老舊小區改造項目,爭取到國家資金支持并著手實施改造。
楚風小區根據社區老人多、黨員多、社團多的“三多”特點,確立了以黨建引領開展舊改工作的工作方針,在曾都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引領下,成立了三個舊改小區工作專班與民議小組,建立了統籌、協作、齊抓共管的專門工作機制,摸清小區底數,遇事開展基層協商。
發放宣傳冊
經舊改專班協商,楚風小區對違建下達拆除意見書,對拆除搭建范圍內有困難的住戶視情況給出對應方案進行解決。基于此,楚風小區的違建拆除工作得到了居民的充分理解和大力支持,拆除違建達98%,協商拆除186戶,走法律程序拆除3戶,確保了舊改施工的順利進行。
為保證舊改工作的順利推進,楚風小區還積極開展宣傳活動,采取“線上+線下”的方式,全方位營造共改氛圍,發動群眾積極參與舊改。線上,楚風社區利用社區居民群、微信公眾號、抖音等新媒體,高頻率、及時發布最新改造政策和改造進展相關的宣傳報道;線下,楚風社區發動志愿者入戶發放宣傳冊、制作展板、召開座談會、設立舊改宣傳欄。
多方參與,共謀共建
曾都區舊改指揮部及楚風社區在小區改造過程中充分貫徹“共同締造”理念,積極開展共謀共建,發動多主體力量參與改造,黨員群眾提要求,下沉單位送政策,社會團體出點子、公益組織出人力,各方齊心協力、集體協商,為舊改獻計獻策。
改造前設計規劃會
楚風小區充分發揮業主委員會的積極作用,由小區業委會牽頭,根據需要及時召開小區支部、業委會、物業公司三方聯動會議,商議、解決改造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同時,楚風小區引導居民參與改造、共議共決,先后召開27棟樓15次戶主大會,征求收集民情民意,引導居民從“要我改”轉變為“我要改”,共同確定改造項目和規劃設計方案,戶主同意率達95%,居民參與施工人數達200余人,參與施工監督人員2名。
為貫徹“共同締造”理念,楚風小區還充分調動小區關聯單位、下沉單位、政府力量和社會力量參與改造,凝聚社區共識,科學設置垃圾分類點,改造日間照料中心,打造“紅色驛站”,完善綜合服務中心功能,推動小區品質提升和社會治理創新。
科學規劃,成果共享
楚風小區科學合理地確定了改造內容。在小區改造規劃時,對于群眾改造意愿強烈的內容,楚風小區努力做到應改盡改,將居民重點關注的問題都納入改造,并為今后共商共議專門預留了陣地,比如綜合服務中心三樓的綜合議事廳、四樓的黨群活動室和七樓的文化活動中心。
綜合服務中心
現階段,楚風小區主體改造已經基本完工,實現了路面平整無坑洼、排水通暢無堵塞、建筑設施無違章、干線規范無亂牽、環境衛生無死角、后期管理有機制,為小區居民創造了安全舒適、干凈亮潔的居住生活環境,小區居民積極維護改造成果,滿意度達100%,整體配套項目預計于2022年12月底全面完工。
楚風小區充分利用改造后的小區設施,豐富社區活動,實現改造成果共享。小區引入第三方公益性組織不定期開展活動,引導“長青”“編鐘”“橋牌”“詩社”等各類社團形成多方聯動的模式,豐富社區活動內容,擴充社區活動載體,提高綜合服務大樓、日間照料中心、籃球場、琴行、室外多功能運動場等場所的利用率,充分協調運用管理好小區改造后的各類資源。(來源:曾都區住建局、北郊街道楚風社區 通訊員張璐、李昌韋、編輯朱正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