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今年武漢的夏天干旱少雨,但是補種的幾棵香樟樹,都成活了。”9月13日,武漢市生態環境局蔡甸區分局(以下簡稱“蔡甸區分局”)對“5.12”京珠蔡甸段車輛事故現場生態復綠修復現場進行回訪,只見香樟樹郁郁蔥蔥,生機盎然,完全看不出這里曾發生過一起化學品燃爆事故。
原來,2年前,京珠高速蔡甸段車輛事故導致化學品泄漏。事故發生后,蔡甸區分局迅速采取應急處置措施,控制了化學品帶來的次生污染。同時,該局啟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工作。
蔡甸區分局聘請武漢大學生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中心介入案件,對環境污染成因、損害后果、因果關系、所造成的環境污染損害等進行客觀公正的鑒定評估,形成科學合法的鑒定報告,為后期工作的開展提供有力的證據支撐。同時,該局實施全過程法律咨詢,為生態環境損害案的相關各方均提供法律幫助。
2021年4月7日,武漢市生態環境局組織召開磋商會,蔡甸區分局與相關單位就賠償內容達成一致意見,確定賠償金額為48.8萬元。
賠償不是終點,恢復生態、守護環境才是最終目的。蔡甸區分局隨即開展生態環境損害修復工作,根據武漢大學生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中心法鑒定中心出具的《京珠高速蔡甸段車輛事故生態環境事故損害鑒定評估意見》,對事故現場進行補種香樟樹和常春藤等綠植進行生態修復,于2021年10月通過驗收。為確保生態修復工作取得實效,該局還建立生態修復回訪制度,委托生態綠化公司對補種的苗木后期進行維護,并定期進行回訪。
近年來,蔡甸區扎實踐行生態文明思想,推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落地見效。中辦、國辦關于《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方案》出臺后,蔡甸區將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任務列入全區改革任務清單,由蔡甸區分局負責,嚴格按照時間節點落實改革工作情況,全面推進改革任務的落到實處。
蔡甸區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局將進一步健全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線索排查工作機制,多方排查適用建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線索,加大對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力度, 堅持“環境有價, 損害擔責”的基本原則,讓制度長出“牙齒”,助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通訊員沈朝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