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拆違”是老舊小區改造的痛點和難點,如何把痛點變贊點,把難點變拐點?對此,位于荊州市沙市區的躍進路小區交出了以“共同締造”為核心的精彩“答卷”。
9月1日,記者來到躍進路小區一探究竟。
這個建于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小區,既有商品房、房管房又有還遷房,居民結構復雜,因年久失修,存在著各種老舊小區的“疑難雜癥”,其中,最為突出的便是亂搭亂建的問題。
但如今一走進該小區,只見新刷的樓棟立面美觀大氣,新鋪的瀝青路面干凈平整,新修的擋土墻、排水溝一應俱全……哪里能看到一點違建的“亂象”。
改造后的躍進路小區
誰能想到5個月前,這里的空地全部被各家各戶“占為己有”,甚至樓上的居民在一樓居民私自搭建的“小房子”上,再搭起平房,仿佛“疊疊樂”一般,有的被用來堆放雜物,有的則充當儲物間……這些違建既影響了小區整體環境,也給樓體安全帶來隱患。
該小區居民大多為老年人,居住年限長,對小區有著深厚的情感,所以要想順利拆除違建房屋,并非易事。對此,開展拆違工作之初,沙市區住建局采取廣泛征求意見、充分醞釀討論等方式,將共同締造與拆違計劃有機結合。
在屬地街道、區住建局、區城管局、區資規局等相關部門的指導下,躍進路社區工作人員一次次上戶、一次次宣講,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把“小區改造的利好”“違建對環境的影響和存在的安全隱患”的理念掰碎了、捏細了講,居民們逐漸理解了拆除違建的重要性。
通過面對面給居民講政策、做勸導,居民們也從拒絕到接受,從被動到主動,從誤解到理解,紛紛承諾表示愿意配合拆遷。
“有的住戶常年在外地,他們就把鑰匙直接寄過來,全權交由我們處理,真的很感謝居民們的支持與信任。”躍進路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林雅麗誠摯地說。
改造后的躍進路小區
此次改造,沙市區住建局發動群眾、組織群眾,充分發揮群眾主體作用,隨著拆除工作的順利完成,躍進路小區展現出了全新的面貌。“我從小區建好就搬進來住了,現在這變化真的可以說是天翻地覆。”家住一樓的宋奶奶一邊織著毛線一邊笑著告訴記者,以前我們這潮濕雜亂,一到夏天蚊蟲直往家里“涌”,現在情況好多了。
這背后除了違建的拆除,還有新修的長約400米的擋土墻和排水溝的功勞,進行雨污分流后,“一掃”往日的雜亂無章、潮濕氤氳。
改造后的躍進路小區
“居民希望未來這里有個可以休閑娛樂的地方,所以我們正在修建一條游步道,等到施工完畢后,小區又多了一個散心、散步的好去處。”沙市區住建局工作人員說。
改造后的躍進路小區
如今,躍進路小區就如其名字一樣,不僅“舊貌換新顏”,更走向了“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享”之路,居民共同向新生活大步“躍進”。(金若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