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們自發排隊交著物業費、小區業主為居委會送上寫有“情系業主辦實事,熱情服務暖人心”的錦旗、開展小區“大支部”聯席會……以上這些內容都來自一個名為“鳴鳳社區”的抖音賬號,里面不僅記錄著其開展的各種社區活動,還展現了老舊小區改造后的相關成果。
“沒想到我們社區竟然還有專屬的抖音賬號,當時感到挺意外的,用這樣的方式來記錄社區發生的變化與故事,我們覺得很新穎也很感慨!”家住湖北省遠安縣鳴鳳中學小區的一位居民笑著說。
8月25日,記者來到了在視頻里出現的“鳴鳳中學小區”,眼下正值盛夏,陽光照進院落,顯得格外亮堂,“臟、亂、差”已經成為鳴鳳中學小區的過去式,取而代之的是修葺一新的瀝青路、規整劃一的停車位、干凈整潔的大院環境……
改造后的鳴鳳中學小區
小區舊貌換“新顏”,在完成老舊小區改造的同時,遠安縣住建局創新機制,積極探索居民自治,引入社會力量,讓小區從“無人管”“等人管”到“自己管”。
“在小區改造前,我們就在思考如何做好后期的維護工作,只有未雨綢繆,才能真正維護好小區的改造成果。”鳴鳳社區黨委書記楊華然回憶,在遠安縣住建局的指導下,所屬鳴鳳社區的各個老舊小區“動作連連”,鳴鳳中學小區便是其中之一。
居民們在微信群里熱烈討論、各個網格員辛勤奔走、一個個新選舉產生的業委會熱心牽頭,一大批關乎大家幸福感、獲得感的“微民生事項”得到解決。
改造后的鳴鳳中學小區
改造前期,鳴鳳中學小區通過召開業主大會,由全體業主推選出小區業委會成員,并確定了小區物業管理模式,實行小區業委會自治,同時確定了物業管理費收取標準。
不久前,鳴鳳中學小區在前期整治成效不斷凸顯的基礎上,開始向居民征收物業費,小區24戶居民繳納物業費十分積極,物業費及時繳納到位,助推了該小區基礎設施不斷升級完善,推動該小區逐步形成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監督的小區自治新格局。
改造后的鳴鳳中學小區樓道
記者隨意走進該小區內的一個樓道,粉刷一新的墻面,格外亮眼,其入口處還張貼著一張“鳴鳳中學小區居民公約”,該舉是為了激發居民“主人翁”意識,進一步提升社區居民自治能力。
“小區升級改造后,環境變美了,我們大家也都自發維護。”家住小區一單元一樓的居民楊德媛奶奶對家門口的變化感觸頗多,我們這里以前屬于家屬樓,樓道里時常堆放著破舊的課桌椅子,小廣告也是貼得花花綠綠很難看的。
改造后的鳴鳳中學小區
“現在亂堆亂放的現象不見了,停車也變得有序了。”楊德媛奶奶笑著說,小區“自治”后帶來的變化,不僅僅是環境改變了,少數業主原本一些不文明的習慣也都消失不見。
遠安縣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自管自治模式的不斷完善,“共同締造”理念不斷走深走實,無論基礎設施還是人居環境都不斷提升,居民滿意度也隨之攀升。(通訊員張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