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黨員干部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實踐活動以來,英山縣圍繞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推動資源服務平臺下沉到鄉鎮、村(社區),著力解決基層單位力量薄弱、服務能力不足等現實問題。實施“五下沉五提升”工作舉措,積極探索基層治理新路徑,有效整合資源服務,強化服務功能,讓群眾更有獲得感、幸福感。
隊伍力量下沉,治理質效提升。在社區“大黨委”建設中,始終堅持推動共建單位在職黨員進社區發揮先鋒模范作用,集中開展在職黨員“雙報到雙報告”活動,38名縣級領導干部帶頭下沉10個社區,169個共建單位3524名在職黨員到聯系社區報到,3224人在居住地社區報到,70家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和在職黨員全覆蓋下沉社區(小區)報到,在創文創衛、疫情防控和社區治理等工作中亮相發聲管事。在職黨員“雙報到雙報告”的表現,納入年度民主評議黨員重要內容,先后評選出優秀黨員300余名,通過激發在職黨員在一線爭先,為社區基層治理注入活力。
工作重心下沉,服務效能提升。各社區共建單位轉變工作重心,聚焦社區治理難題,推動資源、服務下沉社區,先后改造老舊小區62個、涉及5862戶,建立社區衛生服務站5個,調解小區矛盾150余個,解決小區私搭亂建、垃圾無人清理、安裝健身器材等各類問題400余件。縣委組織部建好用活“英山紅領”黨員志愿服務智慧管理平臺,全縣機關事業單位黨員全員注冊上線,主動申報認領關愛服務、文明勸導、社區服務、健康救助、宣傳教育等志愿服務內容,累計下沉服務次數3510次,總時長近11萬小時,解決社區居民訴求800余件,將民生實惠送到了居民身邊。
資源平臺下沉,站點功能提升。出臺《英山縣鄉鎮便民服務大廳標準化建設和運行管理獎補辦法(試行)》,安排專項資金對達標便民服務大廳予以獎補,激發鄉鎮建設積極性,全縣共發放獎補資金156萬元。截至目前,全縣11鄉鎮均已完成政務服務平臺建設,實現高頻事項“一站式”辦理。同時,大力推動24小時政務服務自助辦理站點建設,在溫泉鎮、紅山鎮、楊柳灣鎮、草盤地鎮等鎮區人口密集場所建設政務服務自助辦理站點5處,方便群眾自助辦理人社、醫保、公積金、天然氣等15個部門90余個事項,實現群眾就近辦事、家門口辦事。
政務服務下沉,便民程度提升。2022年6月,在縣委組織部推動下,縣政務大數據局聯合人社、市場監管、醫保等9個部門,向全縣鄉鎮、村延伸辦理100個高頻服務事項,按照“幫辦代辦、委托受理、權限下放”三種模式,分別明確延伸事項辦理方式,確保事項承接到位,推進同一事項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部分即辦事項、便民服務事項實現就近辦理、立等可取,進一步提升了基層政務服務的準度、效度和溫度,最大限度減少了群眾跑腿次數。
考核評價下沉,管理水平提升。建立《英山縣政務服務“好差評”管理辦法(試行)》,完善鄉鎮、村崗位責任、服務承諾、責任追究、頂崗補位等管理制度,規范政務服務標準。對政務服務下沉的事項,改變以往上級考核為主的評價體系,全面引導企業群眾通過湖北政務服務網和“鄂匯辦APP”對已辦業務開展“好差評”評價,截至目前,全縣評價滿意率為99.98%。嚴格執行首問負責、一次性告知、限時辦結等服務制度,探索推行錯時延時、預約上門、節假日值班等服務制度,不斷改善優化企業和群眾辦事體驗。通過日常巡查、電子監察、辦件回訪、監督投訴等方式對鄉鎮和村服務大廳窗口工作人員進行日常管理考核,不斷提高基層政務服務質量。(通訊員黃建、余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