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筆者頭頂烈日,前去湖北省陽新縣豐山村采訪“抗美援老”老兵吳世華,他人不在家,家門口貼著湖北省政府授予的“光榮之家”的牌子。隨行的豐山村組織委員周會林,聯系上吳世華,原來他正在富池鎮,他的兒子開的店里,于是筆者一行趕了過去。
一到店門口,就見到一個老人等在那里,他滿頭銀發,身著舊軍裝,精神飽滿。他,正是現年75歲的退伍軍人吳世華。
周會林說,吳老不僅不向政府伸手要一分錢,還經常幫助村民,積極參與村里各項公益事業,被大家親切地稱為“吳老”。
吳世華
在部隊里是一位英勇戰士
1969年,吳世華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參軍入伍,“那時覺得當兵是一件特別光榮的事,也想著出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是怎么樣的,就把名給報了。”吳世華回憶起當初入伍的情形,依然記憶猶新。
在云南邊境進行完新兵訓練后,他便跟隨部隊赴老撾參加“抗美援老”戰爭。吳世華一到老撾境內就“傻了眼”,密集的槍聲不時在耳邊響起……他終于意識到戰爭的殘酷,也增強了他和戰友們的斗爭意志。
在戰場上,吳世華系308團高機連的一名槍手,長期盤踞山頂對空作戰,主要保護陸地軍區司令部,以及為前線的施工連隊和運送彈藥戰友做防護。
經過一次次對空作戰,吳世華已經能夠沉著應對各種突發狀況。在一次為了掩護施工連隊開辟道路、運送彈藥的戰友清除路障的途中,吳世華和戰友們遇到了敵軍機突襲,眼看連隊戰友就要暴露在敵機的掃射范圍內,吳世華和兩名戰友為了保護下方戰友,迅速扛起高射機槍,冷靜地等著敵軍飛機越飛越近,待飛入攻擊范圍內,三人默契配合,當場擊落敵機,避免了重大的人員傷亡。
他說高射機槍的噪聲太大,一陣掃射后,把耳朵還震出血來,半天聽不到聲響,現在吳世華有點耳背,就是那時落下的。戰爭結束后,308團犧牲了298位戰友。他因作戰勇敢,戰績突出連里給予一次嘉獎,營里給予兩次嘉獎。
1971年,部隊回到大連,他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回憶到這里,吳老眼里含著熱淚,也許是欣慰,也許是悲傷。
退伍后當上了“脫貧模范”
2018年,湖北省陽新縣舉行脫貧模范頒獎大會,吳世華肩披綬帶,站在了高高的領獎臺。
退伍回鄉后,他先后在富池鎮的食品公司、麻紡廠等企業務過工,后來,憑借著其兒子吳業良的好手藝,便在豐山銅礦附近開起了餐館,雖然賺得不多,但是一家六口生活在一起,其樂融融,日子還算過得去。
直至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打亂了一家人的正常生活。2002年10月,年僅23歲的吳業良查出患有青光眼,從此生活變得越來越糟糕。為了治療兒子的病,吳世華變賣了所有值錢的東西,花光了所有積蓄,還向親朋好友借了10多萬元,然而,兒子的視力還是直線下降,直至徹底失明,成為二級視力殘疾人。
那段時間的吳業良因為失明而變得敏感又暴躁,餐館被迫關了門,家里的主要經濟來源也就此斷了,巨大的生活壓力讓吳世華一家子人喘不過氣來,“這個家不能垮呀!”吳世華開始到處務工,擔起了養家重任。
豐山村也了解到吳世華一家的實際困難,便將吳世華一家納入了精準扶貧貧困戶來幫扶。
“天塌不下來的!不要總是想著靠別人、靠大家,我們還是要靠我們自己,你要相信自己就是那個有本事的人!”吳世華經常會陪兒子聊天,幫兒子重塑信心。
吳業良終于克服了心理障礙,重新打起了精神,他開始參加盲人按摩培訓,自食其力。直至2016年底,吳業良從北京成人按摩職業學院學成歸來,在武漢一家盲人按摩店擔當技師。
為了脫貧致富,吳世華和自己的老伴柯嬌娥,耕種了幾畝田地,種糧種菜,還養了幾頭豬、一群雞鴨。他常常頂烈日、冒風雨,挑著糧食蔬菜、雞鴨去富池街上吆喝,叫賣聲格外響亮。時間一長,大家都知道了“老吳”這號人,他的貨物美價廉,且是公平買賣,因而成了“搶手貨”。種瓜得瓜,2018年,吳世華一家靠著自己勤勞的雙手,率先摘掉了“貧困帽”。
在家中樹好“家風”
“經常聽到吳老教育他的子女、媳婦要勤儉持家,誠實做人,多做善事。”吳世華家附近的鄰居介紹說。
駐村工作隊想幫助吳世華申請特困黨員補助,也被他婉言謝絕。“特困黨員補助我不能要。”吳世華說,我是黨員,我有責任、有義務做榜樣。黨和國家對我的幫助已經夠多,如今家里的生活情況逐漸好轉,這份補助應該給其他比我更需要的人。
吳世華(左)
吳世華拒領困難補貼、兒子兒媳自強不息的事跡傳遍豐山村,吳世華家也被列為富池鎮優秀黨員示范戶。今年建黨節,吳世華還獲得了“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
他的兒媳柯惠玲說,爸爸最簡樸,每年年底,他就主動打招呼,叫兒媳不要買新衣服,他的舊衣多著呢,且穿得很舒心。
吳世華特別喜穿軍衣,對它有特殊的感情。在建軍節、建黨節等特殊節日,他都要穿上它。
吳世華的老伴說:“老吳性子好,夫妻這么多年,從沒吵過架,家庭十分和睦。”
吳世華也是個熱心公益,樂善好施的人。防汛搶險、疫情防控他都主動要求上一線,誰家有困難、誰家辦喜事,他都去幫忙。
周會林說:老吳的身上體現了一種巨大的“磁場”,在他的言傳身教下,豐山村的民風日益走向淳樸,現在游手好閑、打架斗毆、打牌賭博的幾乎沒有了,一股向真向善向美的新風撲面而來。
臨別之際,筆者問吳世華為什么能踐行初心、保持本色,他回答道:“那么多戰友犧牲了,我幸運地活了下來,只有這樣做才對得起他們。”(熊源、吳華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