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抬頭天空藍,四周生態綠,池塘“清如許”……近日,打工返鄉的武漢市蔡甸區黃虎村村民喬先生收獲了一份驚喜:屋后的池塘經過整治“變身”為有花有草、水清岸綠的“后花園”,不但沒了往昔的臭氣,還變得水清岸綠。
治理后的黃虎村池塘
近日,走進武漢市蔡甸區黃虎村的一處池塘,放眼望去,水面碧綠如鏡,其間點綴著一片片黃綠色形似睡蓮的荇菜,池中心有一個太陽能增氧曝氣設施,四周種植著美人蕉、菖蒲等水生植物,環水步道繞池塘而建,道路旁安裝了棕色水泥欄桿,用手觸摸發現欄桿有凹凸木紋理手感。居民在此臨水而息,清風拂來,空氣彌漫著一股清新之氣。
“整治之前,這里是污水塘,村里的生活廢水都往這里排放,水面上經常漂浮著一些生活垃圾,臟、亂、差的環境讓我們避之不及。”喬先生指著池塘說。
黃虎村池塘中的太陽能增氧曝氣設施
2021年,黃虎村黑臭水體綜合整治拉開序幕。
武漢市生態環境局蔡甸區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黃虎村池塘面積約2900㎡,整治期間,該局結合村灣池塘的特點打出“組合拳”——截污控源、清淤疏浚、整治岸坡、連通水系、種植水生植物、安裝增氧設施、修建環水步道、加裝安全護欄等,從根本上消除水體的黑臭,恢復水體的生態。
“現在池塘的水變清了,臭味沒有了,每天晚飯后,我都會和家人沿著步道散散步?!笨吹窖矍案蓛舻某靥?,家住黃虎村的村民陳先生笑得合不攏嘴。
在蔡甸區,這樣的變化并非孤例。
在距離黃虎村西南方不到40公里的蔡甸區群豐村的池塘也經歷了同樣的“蛻變”。群豐村的池塘在村民陳先生的屋后,陳先生回憶說:“治理前,村民生活污水直排池塘,導致水體發黑發臭,嚴重影響我家正常生活,夏天蚊蟲肆虐,根本受不了?,F在經過治理后,水質變好了,蚊蟲也少了,每天都會在池塘前多停留一會,欣賞一下美景。”
群豐村池塘中的生態浮島
“群豐村池塘面積約2000㎡,惡化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活水’,水體自凈能力差?!蔽錆h市蔡甸區“對癥下藥”,在池塘內投放了生態浮島,利用植物的根系吸收水中的富營養化物質,減輕水體腥臭現象,還可以抑制藻類瘋長。
治理后的群豐村池塘
截至目前,蔡甸區已確定的10處村灣黑臭水體,已治理完成2處,消泗鄉曲口村和大集街西板橋村小吳灣的2條黑臭水體力爭年內完工。
武漢市生態環境局蔡甸區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該局每年分批治理,力爭在“十四五”期間對轄區黑臭水體治理清零。
(通訊員劉一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