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警官,大熱天的,你又來了,真是感謝你為社區做的這些事,我們感到非常踏實。”7月21日上午,剛從施工現場回來的武漢市洪山區交通大隊秩序管理中隊民警王軍,剛走到對口的通惠社區軍威苑小區門口時,門崗執勤的保安胡遠紅為他豎起了大拇指。
胡遠紅為王軍“點贊”
從今年6月中旬開展“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實踐活動以來,王軍主動對接了集還建、集資、公租房為一體的軍威苑老舊小區,他以社區居民反映最強烈的交通安全問題為切入口,主動走進社區、融入社區,從“局外人”變成“家里人”,多方傾聽群眾意見,溝通協調相關單位,細致“把脈”,精準“開方”,打通了老舊小區交通治理“最后一公里”,小區居民的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
傾聽民聲察民情 巧妙設置“平安鏡”
社區警民懇談會上,社區群眾代表們爭相向王軍反饋了一個困擾他們多年的“鬧心事”,原來小區的3號門崗連接社區和巡司河公園,每天去公園游玩散步的大量居民與電動自行車混行,引起了多起的擦碰矛盾糾紛,成為了居民出行的“堵心路”。
設置“平安鏡”
針對反饋的情況,王軍會后便直奔現場,冒著高溫,手拿工尺,對3號門的出入口進行交通安全規劃,開出第一劑“小藥方”,先在該門崗路口處增設雙向廣角鏡,消除出行者視野盲區,門崗左右兩邊50米處安裝2副減速提示牌,提醒電動自行車知險避讓;同時多次協調社區和物業,將遮擋出行視線的安全崗亭“后撤”6米,為居民的安全出行“讓路”。
獲贈錦旗現場
該工程2周改造完畢后,3號門出入口再未發生過類似的交通事故和矛盾糾紛,社區書記熊荊玲及群眾代表專門制作了一面印有“傾心為民解憂、真心為民辦事”錦旗送到交通大隊,上門表達感謝。
調解糾紛解民憂 “欄”出師生“平安島”
圍出“平安島”
軍威幼兒園是通惠社區內部的幼兒園,臨近小區門崗,每天接送孩子的家長、電動自行車、機動車混行,師生安全無法保障,讓該幼兒園園長杜芬一直憂心忡忡。
針對這一安全隱患,王軍開出了護航兒童安全的第二劑“小藥方”,先是全面清理幼兒園進出口片區的“僵尸車”和違停車輛,同時通過增設隔離護欄、U型樁、提示標牌,圍成一個40多平方米的“平安島”,但是方案初定,便遭到了來自物業方和業主委員會雙方的強烈反對。
王軍迎難而上,多次主動邀請街道、社區、物業、業主委員會、幼兒園等五方代表,開展現場辦公,他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解釋了“安全島”雖然占據了公共用地,但是孩子的健康成長更加重要,并承諾將聯動區建設部門、街道迅速啟動社區停車位改造優化工作。
經過多次的討論調研、矛盾化解,各方最終達成一致意見,增設了27米的隔離護欄、2套提示標牌、6套U型樁,將幼兒園門前的小空地打造成了孩童出行的“安全島”,廣大師生每天進出幼兒園,再也不用戰戰兢兢地東張西望躲汽車和電動自行車了,家長代表郝婷手寫了1000余字的感謝信,幼兒園的萌娃們紛紛畫畫感謝“交警叔叔”的傾心守護。
感謝信及畫作
精準施策暖民心 鋪就出行“平安路”
“警官,我向你反映個問題,我們小區的車開得太快,讓我們這些老年人太沒有安全感了。”在社區走訪調研時,年逾七旬的居民羅維英主動過來向王軍反饋大門口及社區內部道路車速較快問題,七月的天烈日炎炎,王軍深知此事等不得,于是他冒著室外40多度的高溫,徒步走完該小區門口及內部所有分支道路,調研完后,已是汗流浹背。
調研現場
王軍根據小區大門緊鄰著主干道南李路及內部道路設施不完善的情況,迅速制定方案,開出第三劑“小藥方”,在連接小區和南李路的東方橋中間安裝隔離護欄和減速帶,在大門進出口前后設置了3道減速板,讓出入的車輛速度慢下來,同時,在小區內部主要的通道和視角盲區增設5套限速提示標牌、六組減速板、四套廣角鏡,掃除拐角視野盲區,提醒減速避讓。
經過系列優化改造,小區內外部通行秩序明顯好轉,車行速度明顯降低,社區老人、兒童出行更加安全了。(通訊員崔彥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