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無數個喧鬧的白天和寂靜的夜晚,有這樣一群人,他們默默堅守在制供水調度生產一線,夜以繼日地面對復雜的供水管網圖、任務繁重的停水施工單、經久不息的電話、密密麻麻的調度指令,時刻掌握著水廠設備的運行狀態、關注著計劃或突發停水降壓施工的處理過程,為武漢市安全供水穩定運行保駕護航。他們,就是武漢市水務集團調度指揮中心的調度人。
“我們工作的主要任務是監控供水管網運行情況、處理供水管網突發故障、根據管網運行情況調整各水廠、轉壓站運行方式、執行計劃性停水降壓施工、下達指令等。”武漢市水務集團調度指揮中心副主任鄧軍介紹,調度員作為該集團制供排水生產運行的監控、操作、故障處理最直接的組織者和指揮者,主要負責武漢市供水的安全、穩定、經濟運行。
認定的事就要干上一輩子——堅守一線的權威調度專家
鄧軍,一名“老”調度。他在調度指揮中心工作近40年,工齡最長,年齡最長,儼然是該中心的“老人”。40年,鄧軍從普通調度員成為生產調度一線的主管領導,雖然任職副主任多年,但他仍然堅持在生產調度第一線工作,工作筆記百余本,畫圖稿紙千余張,對各水廠制水能力、供水范圍倒背如流,對城市供水管道分布、管徑大小記得清清楚楚,對供水管網供水流向分析得明明白白,被大家尊稱為水務集團的“活地圖”“權威調度專家”。
“鄧主任”也成為了調度指揮中心工作人員口中的高頻詞。無論是調度員、還是接線員,只要管網、生產等復雜疑難問題都可以向鄧軍請教,請他把把關。
每年水廠、供水管道的施工多達幾百項,無論寒冬,還是酷暑,大大小小的施工現場經常會看到鄧軍的身影。其中,涉及水廠停產降壓和DN600以上大型供水管道的施工項目,影響供水面積大,為減少施工給用戶用水帶來的不便,鄧軍總是第一時間達到現場,了解施工狀況,并做好相應的供水調整。計劃性停水施工一般都安排在深夜進行,熬夜對于鄧軍來說是家常便飯,一個星期甚至半個月通宵達旦連軸轉成為常態。
2020年,武漢出現新冠肺炎疫情。鄧軍放心不下生產調度工作,連續在崗45天。他執筆制定“防疫”“防疫復工”期間生產調度方案,根據實際供水狀況,調整水廠、轉壓站運行壓力,確保“防疫”供水需求的同時,盡可能降低因供水壓力導致供水管道爆管。同時,他制定了雷神山醫院、火神山醫院雙水廠供水保障方案,確保雷神山醫院、火神山醫院雙水源供水,全力保障疫情期間武漢市重要保供區域的用水需求。
傳統調度模式時代,鄧軍工作時,手邊是一臺電腦、一個筆記本、一支筆、一部電話、幾張供水管網圖,時刻緊盯供水管網壓力和流量運行狀態,隨時調配供水需求。智慧調度系統平臺建設后,他與時俱進,學習調度系統應用,借助大量實時數據分析判斷,對欠壓情況較為突出的片區統一平衡調度,通過信息化手段和大數據分析實現服務和效益的提升。
工作四十年,他修編的管理制度達20余個,制定調度運行方案達300余套,審批的計劃性停水降壓施工達萬余筆,達到搶修施工現場達近萬余次,他用一串串數字詮釋著一名調度人的責任與擔當,用實際行動帶動著身邊的人,愛崗敬業,無私奉獻。
迎春節 不停歇——為節日供水保駕護航
與鄧軍同年到調度指揮中心從事調度工作的還有余瑞慶、高進新、周鳴三位調度“老兵”,他們四人堅守崗位,攜手譜寫調度之歌,用熱血青春見證調度管理中心到調度指揮中心的飛躍,用堅定腳步印證從傳統調度到智慧調度的歷史變革,他們四十年牢牢扎根生產調度一線從未離開,皺紋爬上了眼角,霜雪染白了鬢角,但仍不忘初心,一路并肩向前。
由于調度崗位的特殊性,越是重大節日越要保障城市供水管網安全穩定運行。老師傅余瑞慶、周鳴職業生涯中有近20個大年三十在崗值班,心里難免苦楚但并不遺憾。
余瑞慶女兒埋怨讓他換班回家團聚,余瑞慶卻笑著說:“生產調度運行關系到全市供水安全,我作為一名調度老兵,要時刻牢記崗位職責,不能計較個人得失,要服從工作安排,等我退休了,一定多陪陪你們。”女兒聽完這番話,理解了爸爸的不容易,她以有這樣“舍小家、顧大家”的爸爸為榮。
正是每一個節假日值班的調度員放棄了與家人團聚的機會,默默堅守崗位,無數家庭才能用上干凈安全的“清泉”,度過一個個佳節。
不忘初心 薪火相傳同奮進——為基層調度造人才
調度工作復雜繁瑣,要求高且全面。“金牌調度員”高進新四十年如一日,立足崗位、鉆研專業知識,對供水管網分布了如指掌,各種操作指令、設備運行情況如數家珍。
多年來,他探索“導師帶徒”新模式,做好“傳、幫、帶”,毫不保留、盡心盡責教好帶好每一位徒弟。為了幫助徒弟們更快的成長,迅速融入崗位角色,高進新制定目標、培養計劃、考核任務等,幫助徒弟盡快適應新環境,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達到成長、成才的目的。經過多年的教學培養,徒弟雷琪成為了調度主力軍,徒弟林路在調度管理中茁壯成長起來。
如今,調度指揮中心的調度人依然堅守在各自的崗位上,他們不忘初心,面向未來充滿希望,用心打造新調度新形象,做好城市供水安全的調度人。(通訊員肖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