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良好的營商環境是激發市場活力、增強發展內生動力的必要條件,也是推進治理現代化的重要體現。
近年來,宜都市堅持營商環境“優”無止境的理念,加快建設服務效率最高、管理最規范、綜合成本最低、市場主體最滿意的營商環境高地,著力打造建筑業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洼地,建設工程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窗受理,“合并辦”
為了讓申辦企業不再找部門、排長隊、反復跑,宜都市整合規劃、國土、住建部門分設窗口,在宜都市政務服務大廳設立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服務專區,通過設立立項用地規劃許可階段、工程規劃許可階段、施工許可階段、竣工驗收階段4個綜合窗口負責相關工作,實行無差別“一窗式”審批服務模式,從“一對多”轉變為“多對一”。
“水電氣用能聯動報裝”現場聯合踏勘
同時,該市推進供水、供氣及工改再造流程,在城區范圍內開啟用能聯動報裝先行區單項改革事項創建工作,確定了“一表申請減材料、一窗受理減次數、一并審批減時間、一網流轉提效率”的工作思路,通過組織在該市所有水、電、氣、網主營業網點和市政務服務中心設立13個“水電氣網聯動報裝綜合窗口”,實現水電氣網報裝一次申請、綜合受理,完成了水電氣網“一表申請”的表單設計,實現了報裝申請“零材料”的工作目標。
減權限時,“極速辦”
宜都市以“減法”謀發展“加法”,除了減少審批流程,還要縮減審批時限。該市通過加強工程建設項目全過程時間管理,按照“全覆蓋、精準化、科學性”原則,梳理審批流程情景模式,對標深圳、廣州,對工改審批時限進一步的進行了壓縮和優化,精準地明確了各模式的辦理時限,實施“限時辦結、全程監督”。
現場辦理建筑許可審批事項
同時,宜都市在該市開展“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按照“能減則減、能并則并、能轉則轉”的原則,對行政審批事項資料清單通過告知承諾、系統共享、部門核查等方式實現免提交,工程審批改革資料清單縮減40%以上。同時,該市還將報建審批事項中涉及的兜底條款所要求的事項轉為事中、事后監管,有效地加快了項目進程。
制度改革,“創新辦”
2019年起,宜都市工程審批改革舉措從多審、多驗、多測、多規等“六多合一”向“拿地即開工”“告知承諾”橫向推進,向“用能聯動報裝”“施工圖后置審查”“驗收即登記”“單體竣工驗收”等縱深拓展,宜都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從整體到局部,從片到面,實現快速“蝶變”。
主動對接服務 “五證同發”聯合踏勘
為更好地實現工程審批改革舉措落地,宜都市優化前期服務,打造簡易低風險樣板,在優化流程環節、壓減辦理時限、降低費用成本等方面重點發力,全力打造工程建設項目極簡審批的“宜都路徑”。同時,宜都市強化中場監管,創新“施工圖后審”、弱化質量安全備案、硬件材料清單、強化并聯審批,通過重抓事中事后監管的方式,扛起責任重旗,清減企業負擔。
2022年優化營商環境改革創新項目普及宣傳
2022年,該市實施的“施工圖后置審查”改革已列入省級優化營商環境先行區創建。該項改革實行低風險建設工程免于圖審、一般建設工程用承諾書辦理施工許可、特殊建設工程用施工圖審查合同+承諾書先行辦理施工許可,使圖審不再作為施工許可證辦理前提條件 ,大幅提高了建設項目審批效率。
該市緊盯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最后一公里”,建設單位可根據投產要求自主選擇“單體竣工驗收”或“一站式”聯合驗收,將整個驗收時間壓縮至8個工作日以內的同時,全力保障企業盡快投產運營。
為企業減負,“節約辦”
為了給企業減輕負擔,宜都市推出了三項舉措。該市實行區域評估,將水土保持、礦產壓覆等多個事項的區域評估的評估成果嵌入“一張藍圖”共享;實行證費分離,將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等行政事業性收費與辦理施工許可脫鉤,建設單位只需承諾在建成前繳費即可辦證開工;實行政府買單,通過召開企業碰頭會,與企業面對面“列問題、破瓶頸”,出臺系列費用減免措施,實現了工商用戶建筑區劃紅線外用水用氣工程安裝“零投資”政策100%覆蓋,特殊工程消防涉及審查費用納入政府購買。
本年度,工程項目“多測合一”改革同時列入省級優化營商環境先行區創建,通過“一次委托、聯合測量、成果共享”,梳理整合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各階段的不同測繪事項和成果,對同一階段的各類測繪成果實施統一標準,同一標的物不再重復測繪。實現不同階段測繪成果的有效銜接和成果互享,有效地節約測繪成本,切實減輕企業和群眾負擔。
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頭腦風暴”會
重推服務,“高效辦”
為推動項目辦理“足不出戶網上辦”,宜都市以提升企業獲得感為出發點,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領域“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打造“咨詢服務全渠道、服務資源全整合、服務事項全覆蓋、服務模式全智能”全方位服務體系,落實申報資料全網上流轉,并為企業配備“店小二”,通過主動對接,實現申報資料“零跑腿”,可全程代錄、代辦。
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局長坐窗”制
此外,該市加強12345市民服務熱線的銜接,動態梳理工程建設方面企業咨詢的問題清單,設置問答情景納入12345熱線知識庫并及時更新完善,確保工程建設領域事項有專人辦、疑惑有專人解,及時回應企業關切,實現該市工程建設領域涉企服務、惠企政策的精準高效兌現,提升政務服務效能。(通訊員張謹、唐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