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9日,走進黃石市陽新縣龍港鎮汪家垅村,天藍云白,花香四溢;桂花、海棠、玉蘭、紫葉李,點綴柏油路兩側;農家庭院,花團錦簇、樹木蔥蘢。
農民文化廣場
剛到村口,兩座耕牛雕塑躍入眼簾,與藍天白云相映成景。汪家垅村黨群服務中心墻上,“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國家級森林鄉村”“湖北省美麗鄉村示范村”“湖北省宜居村莊”“湖北省文明村”等59塊獎牌熠熠生輝。
中鋁助力,產業發展,百姓走好“致富路”
在產業園區內,南瓜藤繁葉茂,藤蔓結滿一個個“翡翠果兒”,十幾名村民正忙著采摘、包裝、搬運,一箱箱打著“汪家垅”標簽的小南瓜準備銷往武漢等地。
生態產業園區
好日子是干出來的。中鋁集團派陽新縣委掛職副書記郭康安帶領汪家垅村干部和群眾創建“田園綜合體”,發展蔬菜150畝、鱸魚50畝、采摘園50畝、“紅美人”80畝、“香稻、黃金花”240畝,帶動89名勞動力就業,月薪達2400至4800元。
名貴水產養殖
春天觀賞黃金花,夏天品嘗桃李,秋天采摘蔬果,冬天垂釣鱸魚,汪家垅村四季都有獨特的旅游項目,吸引南昌、咸寧等地旅客前來游玩。火了經濟,富了村民,2021年,汪家垅村集體經濟收入36萬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00元。
“我清晰地記得,過去吃低保,住土坯房。如今,在家門口就業,拿月薪,住新房,紅火日子越過越甜。”提到如今的汪家垅村,村民們都笑開了顏。
干部帶頭、村民緊跟,注入股金“活水源”
股份釋放紅利,壯大集體經濟,鼓起村民腰包。去年,該村制定“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方案,選舉理事會、監事會,按照所有事項公示及股東大會決議等程序,成立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實行“小股入大股,每股20萬元,每年15%收益分紅”方法,流轉570畝土地轉入合作社,所得租金及純利歸村集體所有,讓村民持股分紅。同時,農產品統一底價發包鄉賢、合作社和企業營運,讓農戶有收入無顧慮。
通過“支部引領,干部帶頭,村民持股”的方式,汪祖葉等19名黨員干部入股120萬元,全村220戶村民入股520萬元,為產業發展注入“活水源”。
郭康安扳著手指說,該村“股份”打破發展瓶頸,創建森林鑫科技畜牧醫療器械廠、鴻發彩印包裝廠、富春水上樂園等產業,村民喜獲紅利。同時,帶動120名村民就業,月薪可達2800至5000元。
有機蔬菜大棚
集體產業壯大了,百姓的日子才能過得紅火。汪家垅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的規范化、實體化運營,既讓農民打工掙錢,又可收取租金,還能持股分紅,實現了“四方共贏”。
黨建引領,規劃先行,鄉村振興“奏新曲”
漫步汪家垅村,青山皚皚,碧水潺潺,處處洋溢著凈與美。在農民文化廣場,“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金字醒目,櫻花園、碧桃園、翠竹園,“園”幸福夢;亭臺樓榭、處處花香,讓人宛如置身大“觀園”。
村民徐新建高興地說:“過去,村莊‘臟亂差’,如今,環境‘美如畫’。”
汪家垅村黨建引領,規劃先行,一張藍圖繪到底。該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汪祖軍自豪地說:“在中鋁集團幫扶和郭副書記的謀劃下,通過村民‘屋場會’等形式,廣泛征求村民意見,由黃石市城鄉建筑設計院高起點、嚴要求、寬視野的規劃了《2020至2035年發展規劃》,制定出‘新農村’方案,繪就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圓’”。
近幾年來,郭康安引領村“兩委”爭項目、籌資金、補短板、增“顏值”。據統計,全村6.2千米四好路環村通組,9.3千米水泥路連接各家各戶,420盞路燈照亮村路,4100平方米活動廣場提供休閑空間。
接“自來水”、架 “連心橋”、筑“幸福塘”、壘“納涼亭”,汪家垅村開展“廁所、垃圾、風貌”綜合整治;新建教學樓、幼兒園,使孩子在“家門口”上好學校;讓老百姓住安全房、用安全電、有線電視、5G信號……
“感謝中鋁集團,實施‘硬化、亮化、美化、綠化、潔化’工程,讓汪家垅處處好風光,空氣好,人氣旺。”村民徐風云說。
游客拍照留影
駐點汪家垅村的全國勞模、龍港鎮副鎮長汪承鉆表示,要以汪家垅村“田園綜合體”為核心,采取田園+景區+農家樂模式,創建農家四星大觀園,讓游客“坐小火車、乘蓮花船、游水樂園、釣鮮鱸魚、吃柴火飯”,享受著星級采摘、休閑、觀光,讓農民幸福日子越過越甜蜜。(程華新、羅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