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邁入初夏時節,驕陽似火。6月5日中午,位于仙桃市干河街道袁市社區的袁市糧所宿舍老舊小區改造現場,居民別爺爺、胡婆婆正指揮著工作人員,有條不紊地拆除自家的違建。
他們時而和社區工作人員認真討論,時而安排挖掘機該從哪個地方下手,一幅熱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拆了好啊,拆了之后院子空間大了,改造后也好看多了。”別爺爺一邊擦拭著額頭汗水一邊笑吟吟地說。
原來,在此次改造過程中,經過工作人員的不懈努力,拆違工作得到了全部居民的認可和配合,同意拆除率達到100%,且不少居民主動帶頭自拆,別爺爺和胡婆婆就是典型的自拆居民代表。
與違建住戶交流
在老舊小區改造里“拆違”問題是塊“硬骨頭”。由于歷史原因,建成于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期的袁市糧所宿舍存在1200多平方米的違建,居民大多用來當儲物間使用,而且違建內電線和水管私接現象嚴重,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
根據居民訴求,袁市糧所宿舍在2021年6月被納入仙桃市2022年老舊小區改造計劃。
干河街道城建辦主任顧紅波深知,想要進行綜合改造必須先拆除違建,拆違則需要居民配合。今年年初,干河街道城建辦、社區、業委會聯合供電、自來水等部門通過實地勘察確定了私搭亂建的數量和位置,并提前張貼告知書,一戶一戶做工作。
工作人員向居民們說“小區改造的利好”,講“違建對環境的影響和存在的安全隱患”,其間,對于行動不便的老年人等群體,社區主動幫助整理儲物棚內的物品,并挪放至其家中。對于部分大件雜物,工作人員則提供臨時物品收納地點,給居民留出足夠的時間處理。
違建拆除現場
“拆違并不簡單,但是一定要有耐心和決心。要向居民擺明道理,讓居民知道拆違后老舊小區改什么,有什么好處,并且發動居民,主動拆違,充分實現老舊小區的共同改造。”顧紅波說。
據了解,像干河街道袁市糧所宿舍這樣的居民主動拆違的小區還有很多,龍華山街道華山里社區紡織局宿舍內,同樣有多處搭建的違建平房,居民部分用來當儲物間、部分用來出租。
龍華山街道開會協商
今年改造期間,在龍華山街道、華山里社區、紡織局宿舍業委會的共同努力下,城建辦主任張晶和華山里社區書記楊文忠的協調部署下,以毛爹爹、趙大哥為代表的居民主動承擔起拆除違建的擔子。
居民代表主動擔起拆違的宣傳員
大家通過收集意見、找矛盾點、開會協商、入戶做工作等方式逐一破解拆違難題,于5月底將違建全部拆除完畢。居民表示,拆違只是改造的開始,但是僅僅這一項就做到了還空間于民,對生活環境有了較大的提升,居民毛爹爹、趙大哥表示后期還會參與改造施工的質量監督、竣工驗收、后期的物業管理等,大伙都非常期待小區的“舊貌換新顏”。
據悉,近年來,仙桃市老舊小區改造以加大基層治理為切入點,充分調動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全過程參與舊改,由以前的“你辦我看”變為現在的“互商共辦”,走出了一條老舊小區改造的“共建共治”之路。(通訊員秦暉、余迪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