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武漢有這樣一家污水處理廠,不僅能“除污”半個武昌城的水,還能“發電”,一年可提供2200萬度電,減排約2萬噸二氧化碳,為國家實現“雙碳”目標注入新動能。
這家污水處理廠便是由武漢控股投資建設的北湖污水處理廠。
該廠“節能減排”的背后,是對建設污水處理廠分布式光伏電站的一次積極探索,該光伏電站由武漢控股與中南電力設計院共同合作開發,而今,該項目正式步入收尾階段。
北湖污水處理廠
5月26日,記者來到位于武漢市青山區騰飛大道的北湖污水處理廠一探究竟。
當日上午,陽光明媚,從高處俯瞰,只見該廠“紅磚”“綠地”相互輝映,而一片片光伏板就似一個保護罩“籠罩”著污水處理工作區域,猶如搭好的積木方塊,整齊劃一之感躍然于眼前。
北湖污水處理廠分布式光伏電站
據介紹,該電站采用池頂大跨度預應力柔性支架光伏和屋面光伏兩種建設形式,全部利用廠區內現有的二沉池等建筑物的空余空間建設,安裝在北湖污水處理廠的光伏板,總面積達到18萬平方米,相當于25個標準足球場大,預計共安裝5.4萬塊光伏板。
光伏板
從3月23日北湖污水處理廠第一塊光伏板正式“上線”后,經過2個月的緊張施工,目前工人正在安裝最后一個區域的光伏板,預計5月底,所有光伏板將全部安裝到位,并具備局部并網發電條件。
隨后,記者來到該廠消毒池旁,只見施工人員們正乘著高空作業車,聚精會神地在空中鋪設光伏板中,有的工人則在進行安裝固定光伏板的工作……
施工現場
“我們廠占地1400畝,具有面積大、空間開闊的特點,在其上方建設光伏發電項目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北湖污水處理廠分布式光伏電站現場負責人劉川說。
據測算,在25年運營期內,該光伏電站每年可提供約2200萬度的綠色清潔電能,以及節約發電燃煤約0.8萬噸,相當于減排約2萬噸二氧化碳。
北湖污水處理廠作為國內一次性建成規模最大的污水處理廠,同時也是武漢市主城區首個開展分布式光伏項目的污水處理廠,似“領頭雁”一般的存在,但在施工過程中,并非都是一帆風順的。
今年4月,武漢發布了大風藍色預警,這對施工工作無疑是一種挑戰。“當時預報了陣風可達6到8級,但由于我們廠場地開闊,風力大概達到了8、9級的樣子。”工作人員回憶道。
為此,項目團隊未雨綢繆,連夜施工加裝穩定系統,給光伏板做好加固等防范應對工作,最終,安穩地度過了這一“大風大雨”之時。
北湖污水處理廠分布式光伏電站
如今,該項目即將收尾,工作人員都感慨萬千:“水務加上光伏在實現土地及空間資源的二次開發利用的同時,將實現污水企業向節約型企業轉型發展,達到生態效益和環保效益雙贏之效。”
“下一步,我們將優化北湖廠光伏的生產運行模式,與該廠現有的生產運行相融合,同時將繼續在有條件的污水處理廠和水廠開展光伏項目,實現綠色低碳排放標準探索,促進環保融合項目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武漢控股綠色產業分公司負責人周旭輝表示,一系列干勁滿滿的行動,昭示了武漢控股融入新發展格局,堅定不移走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金若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