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經眾人羨,如今眾人嫌。湖北省京山市一批建成于上世紀90年代的老舊小區,歷經歲月的變遷,患上了“老年病”——臟亂差,老破小。年輕人不愿住,老年人不想住。
舊改施行,老房子打了個“翻身仗”,再成“香餑餑”。
2019年,京山市啟動改造工作,2020年全面試點,2021年全力推進,預計2025年全面完成。京山市老舊小區改造提前謀劃,統籌安排,310個老舊小區緊跟時代腳步,改了舊貌換“新顏”,換了新顏提“氣質”,有了氣質增“智慧”,一個個道路平整、配套完善、干凈整潔、和諧宜居的新家園滿城新生!?
從舊貌到新顏
“謝謝你們為我們辦了件大事,你們辛苦了。”5月5日,棉紡廠家屬區居民代表自發來到京山市新市街道辦,將一面寫有“為民辦實事,心系老百姓”的錦旗雙手送給了新市舊改辦工作人員,以表達他們的感激之情。
位于新市城區的棉紡廠家屬區地理位置好、交通便利,早些年備受當地人喜愛。如今幾十年過去了,當年風光早已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嚴重破損的路面、嚴重積水的院子、嚴重老化的污水管網。
改變,源于一項民生工程——老舊小區改造,舊貌煥新顏。
“我們通過前期摸排、走訪,充分征求居民的改造意見,將小區存在的問題報至有關部門進行審定,并及時進行改造升級。”新市街道辦分管負責人陳水平介紹,施工過程中,街道辦工作人員做好對接工作,挨家挨戶探討、修改方案。整個工程建設也有戶主代表進行監督,工程結束后還會進行測評,測評滿意了才可竣工。
700平方米的綠化規整、8600余米的道路刷黑、近3000米的雨污分流,外加路燈照明、消防、違建拆除等,410萬元的施工金額,分分用在了“刀刃”上。看著煥然一新的小區環境,居民張大爺笑開了顏:“現在污水不再返流,管道不再堵塞,道路也平整了,我們的生活也算是‘苦盡甘來’了。”
像棉紡廠家屬區這樣的老舊小區,在京山市共有310個,涉及1045棟21078戶,建筑面積達187.19萬平方米,任務不可謂不艱巨。費時三年,耗資1.3億,目前,京山市已對51個老舊小區進行了改造,惠及5943戶居民。
以舊換新,以新換“心”。“今年我們將投資4100萬元,繼續對47個小區2727戶住房進行改造,把惠民工程做到群眾心坎上。”京山市房產服務中心副主任張智龍表示。
從新顏到宜居
5月16日,新陽小區36樓棟外墻上,一部透明敞亮的加裝電梯已經初具雛形,工人們正在安裝電梯相關設備,預計下個月初便可投入使用。
“我今年65歲了,腿腳不靈便,上下樓太難了。有了電梯后,一開一關,就能到家門口,太方便了。”家住三樓的熊大爺對電梯安裝贊不絕口。
該單元樓樓層高,老年人多,加裝電梯的意愿一直都很強烈。經全體居民協商達成一致后,電梯一事終于在去年10月份有了“新眉目”。
加裝電梯
“總共花費35萬元,樓層越高,交的錢就越多。”據樓棟長蘇祖勛介紹,一二樓不出費用,同意就行,從三樓開始一直到頂樓,資金分攤到戶,每戶最多花費4.5萬元。
小區改造,不僅圓了居民的“電梯夢”,還解決了一個困擾居民20多年的“老大難”問題:施劃停車線2635米,增設標準停車位455個,從此停車不再難。
“當年小區建設的時候,沒有考慮停車位,各家各戶的車子到處停。”小區居民代表黃月斌告訴記者,他們11棟樓2個單元28戶,只能停下4輛車,現在改造后,有20個停車位,再也不用為停車發愁了。
小區“好看”更“好住”。這一點,熱衷于健身的居民王太太舉雙手贊同。小區改造前,王太太總要走很遠的一段路到最近的公園去健身,現在小區門都不用出,隨時隨地就能健身打卡。
“除了增設健身器材外,樹蔭下還增加了很多石桌石凳,供居民們休閑納涼。”王太太說,小區里有幼兒園,有網球場,還新建了一處標準化籃球場,大家生活樂趣多。
在京山,宜居同“美顏”一樣,是老舊小區改造的“標配”。不止新陽小區,檢察院家屬區、教育局家屬區、農業局家屬區等小區改造紛紛“改”出了新面貌,“改”出了新生活。
從宜居到智能
“每次回到小區里,我就安全感滿滿。”家住京山市人民醫院家屬區的李女士說道,小區大門安裝了智能道閘及監控設備,同時還引入了智慧快遞箱,電動摩托車和汽車充電裝置,智能燈桿等設備。
京山市人民醫院家屬區是典型的老舊小區,共6棟樓,建筑面積超過28000平方米。改造前,公共設施老舊,常年缺乏維修,監控、路燈等設備不時出現失靈現象;改造后,水電路網消防全面升級,還抓住智慧平安小區建設契機,給小區植入了“智慧芯”,同新建小區一樣實現智慧化。
誰能想到,老舊小區改造也能改出“智慧范兒”。據陳水平介紹,除了人民醫院家屬區外,京山市國稅局家屬院、市交通局家屬院、市政府西院、市農業局家屬樓等老舊小區也不甘落后,紛紛邁上了智慧化的步伐。
老舊小區智慧化改造,資金如何保障?據了解,單位(物業)小區由單位或物業公司兜底,有老舊小區改造任務的由老舊小區改造資金補助一點,運營商解決一點,共同助力小區智慧化改造。改造上必須建好出入口人員識別門禁或人臉檢測視頻監控、出入口車輛識別門禁或車輛識別視頻監控、公共區域視頻監控、樓棟單元智能門禁、安防中心等內容。
老舊小區改造任重而道遠。舊改不僅是關乎群眾生活品質的重要民生工程,也是城市精細化治理的一項重要內容。改造后的后續管理依舊不能掉以輕心,“管理多一分,小區美十分”。
“下一步,我們將重點打造‘六有’老舊小區,有完善的設備,有整潔的環境,有配套的服務,有長效的管理機制,有特色文化,有和諧的鄰里關系,讓老舊小區住戶能夠有更多更直接更實在的幸福感。”張智龍說。(通訊員石文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