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家臺社區位于應城市中心城區,人口多,居住雜,基礎設施落后,屬于典型的老舊小區。拆違是推進老舊小區改造的前提,是決定舊改工作成敗的關鍵。自2019年以來,應城市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從汪家臺社區試點開始,汪家臺社區共拆除車庫1224個,拆除圍墻6050米,拆除面積14712平方米。2022年,汪家臺社區轄區內的育才路片區、保健巷片區納入應城市老舊小區改造計劃。為確保老舊小區改造項目順利實施,2022年2月上旬開始,應城市汪家臺社區黨委書記郭桂萍不分白天黑夜,帶領拆遷專班張貼改造通告,喇叭宣講政策,現場查看違建,入戶征求意見,督促拆除違建。
和風細雨,心系居民
“這個女書記不簡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我服她!”家住應城市汪家臺社區的盧爹爹向記者稱贊道,而他口中的這位“女書記”便是郭桂萍。
盧爹爹和郭桂萍的故事還要從汪家臺社區的老舊小區改造計劃說起。汪家臺社區舊改工作計劃拆除原糧食局糧油廠家屬院車庫30間,但拆除當日,改造工作剛開始就卡了殼。該小區一號二號車庫使用人盧爹爹和婆婆攔在挖掘機前,堅決不許拆。這種情況急壞了在場的工作人員,郭桂萍卻不急不燥,滿面笑容地拉著爹爹婆婆聊開了家常。原來兩位老人車庫里放了很多東西,社區之前沒有跟他們詳細溝通,老人害怕施工砸壞了自家東西。郭桂萍馬上跟爹爹婆婆道歉,交代工人按老人要求把車庫里的東西搬到安全地點,她的誠心終于解開了盧爹爹的心結。
郭桂萍向市領導講解社區老舊小區改造成效
郭桂萍以女性特有的耐心細致的工作作風、成熟全面的大局觀、為群眾謀福利的真心真情被盧爹爹看在眼里,他不僅同意了拆除車庫,還利用自己是退休干部的影響力,幫助社區做鄰居工作,號召大家積極響應政府政策,配合社區早拆早改造。在盧爹爹的帶動下,該處家屬院只用一天就完成拆除。
居民生活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居民對拆違工作的認可和支持,更加堅定了她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為民服務的初心。但郭桂萍深知老舊小區改造關系千家萬戶切身利益,關系人民安居樂業,老居民們不愿意配合也有自己的難處,不能急拆強拆,只有切實傾聽群眾的呼聲、滿足群眾的需求,才能使舊改工作順利進行。她秉持著“以人為本,服務居民”的理念,在實際工作中反復向居民們講解政策,說明利害關系,講理講情更講法,發動小區群眾共同造聲勢、做工作,使拆違工作能順暢地推進。
雷厲風行,打通片區
近年來,應城市堅持“片區化、大社區”的理念,通過走老舊小區改造帶動連片更新的路子,老城更新實現溫和漸進、多點開花、區塊連片、相互“比美”的全新局面。
郭桂萍在育才路片區查勘違章建筑
郭桂萍認為打通片區要拆除小區圍墻,更要打通居民的“心墻”。家住保健巷片區的李爹爹,三十年前就在房前屋后自建了廚房、院墻、車庫?,F在這3處違建都必須拆除才能打通小區連片的通道。使用了多年的老房子,建造裝修也花了不少錢,李爹爹很不愿意拆除。郭桂萍考慮到李爹爹身患疾病,把李爹爹和婆婆當自家老人,每天上門看望,幫忙擇菜拖地,送老人去接種新冠疫苗。最后,老人被她這種執著的精神感動了,答應帶頭拆除?,F在老人一看到她,就像看到了親閨女般地拉著她的手高興地聊個不停。
三建公司徐爹爹家有塊菜地在拆除紅線內,聽說要推平改成通道,老人一時無法接受。郭桂萍為最大限度減少老人的損失,帶領工作人員幫著把所有蔬菜都采摘、清洗好,又領著老人到改造過的水仙花園小區實地參觀,看到經過改造的小區如今面貌煥然一新,老人欣然同意。
郭桂萍向保健巷片區居民宣講拆違政策
巾幗不讓須眉,比親和力,拼堅韌勁,郭桂萍如同一個沖鋒在前的尖兵,一朵盛開在拆違一線的鏗鏘玫瑰。在她的帶領下,汪家臺社區2022年的舊改工作從2月26日拆除鹽廠二生活區圍墻與車庫開始,至3月底,僅用一個月時間,共拆除3005米圍墻、837個車庫、拆除560余處違建,成功打通了65個小區,連片整合成園丁新村、文明小區、泰和小區、城東小區、水仙花園5個大小區,這是應城市堅持規模化片區改造,打造完整社區的具體實踐。
郭桂萍通過拆除違建,借助一體化治理來統籌整合公共資源,用拆違這樣的“硬治理”來“撐大”老小區的公共空間,拆通了消防安全,拆通了公共空間,更凝聚了人心。曾經小區里臟亂無序的違規建筑不見了,騰出來的地方為居民們增設了停車位、休閑活動廣場。居民享受到了老舊小區改造成果,紛紛稱贊“這個女書記真是我們群眾的貼心人!”
用最短的時間,最高的效率,最溫和的方式,郭桂萍和風細雨又干脆利落地完成了“高難度工作”——“拆”。正是有了郭桂萍這樣心系群眾的旗幟型社區工作者,應城市的舊改工作才能取得如此成果。旗幟就是引領,旗幟就是方向,老舊小區改造工作還在繼續,應城市的社區工作者將繼續做社區建設的帶頭人,為居民們建設更加和諧舒適的家園。(編輯楊琴、通訊員張明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