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兩天沒時間,我在外地參觀學習新農村產業建設”“我在黃石學習,回來再聯系”“我在上黨課,1個小時后通電話”……這是多次聯系采訪黃石市陽新縣上賽湖社區黨支部書記夏啟軍的通話內容。
“這個夏啟軍還真牛啊!”
5月9日,在黃石市陽新縣半壁山管理區上賽湖社區,夏啟軍正在花卉基地幫忙。
這些年,夏啟軍帶領社區一眾工作人員用“三牛精神”,實現了上賽湖社區“區在林中、路在綠中、居在園中、人在景中”的美麗蛻變。
強堡壘,做表率,甘當“老黃牛”
46歲的夏啟軍,1998年入黨,自1994年以來,一直在基層一線工作,多次被黃石市陽新縣評為先進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2018年底黃石市陽新縣半壁山管理區進行改革,原盛家灣、馬家垅、五爪咀三個大隊合并成立上賽湖社區,夏啟軍通過選舉擔任上賽湖社區黨支部書記兼主任。
走訪脫貧戶
夏啟軍十分強調黨性教育,通過主題黨日組織黨員們重溫入黨誓詞、進行思想教育,黨員隊伍中的軟、懶、散現象得到有效改進。同時,夏啟軍在社區黨支部推行黨員“亮出身份、公開承諾、考評實績”制度,鼓勵黨員發揮先鋒模范帶頭作用,增強了黨支部的向心力和凝聚力。2022年3月,上賽湖社區黨支部被中國共產黨黃石市委員會授予為“紅旗型黨支部”。
夏啟軍積極向上爭項目、籌資金、定方案、精施工,創建了黨員群眾服務中心、文化活動廣場等。由他籌建的多功能圖書室,藏書5000余冊,時常開展讀書、演講、賽詩等活動,2021年被黃石市委宣傳部評為全民閱讀優秀品牌單位。
此外,夏啟軍以黨建為抓手促發展,以小組劃片、小區設網格,開展“黨員聯系到戶、民情走訪到戶、政策落實到戶、產業對接到戶、精準服務到戶”活動,通過黨群結對、聯系群眾,統籌推進人居環境整治,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打造凈潔庭院和美麗宜居鄉村。
夏啟軍創建五爪咀振興公園,綠樹草坪、奇怪石頭、蛋石曲徑、四季果樹等風景點綴著村莊,風光無限好。如今上賽湖社區地地道道的“莊稼人”也像都市人一樣在公園遛彎散步。
夏啟軍乘勢而上,持續推進人居環境整治,開展“綠化美、清潔美、整齊美、景致美、家風美”建設。他在上賽湖社區內打造了文化活動廣場、晴雨農業觀光道,落實危舊房改造,推進“廁所革命”,實施亮化綠化美化工程。這些舉措扮靚了美麗家園,更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
74歲的張格哲,捧一壺熱茶坐在家門前,聽雨聲、賞園景,過著愜意的生活。他喜滋滋地說:“美麗的上賽湖勝公園,我家庭院里種滿了四季桂、茶花、紫薇、紅美人,你說像不像花園?”
講奉獻,辦實事, 踐行“儒子牛”
“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位干部,就是一根標桿。”這是夏啟軍對自己的要求。
2020年炎夏,面對連日的大暴雨,夏啟軍堅守抗洪搶險第一線,日夜堅守在最險的盛家灣堤段60多天,構筑防汛度汛“鐵堡壘”。他帶領社區干部和群眾采取“背”、“馱”、“挑”、“運”、“扛”等方式加高加固堤防1000米,彰顯黨員本色。夏啟軍用實際行動為群眾擋風遮雨,筑起一道堅不可摧的“防洪堤”,一句“應該做的”是初心的最美踐行,是使命的勇于擔當。
抗洪筑堤
疫情防控期間,夏啟軍下沉前沿卡口,當好戰“疫”一線的“急先鋒”,上賽湖社區被陽新縣授予為“無疫社區”。
夏啟軍把為民服務的宗旨踐行到疫情防控的每個細節里。2020年防疫期間,他與居民并肩抗疫,整整58個晝夜,一直堅守在抗疫第一線,不間斷地組織巡查。有他這個“主心骨”主持工作,社區抗疫工作做到了忙而不亂。在夏啟軍的帶領下,社區“兩委”干部白天送“米油菜”及日用品,晚上堅持在卡口值守,堅守著一個黨員的責任和擔當。
“有困難找夏書記!”這是上賽湖社區“老中青”的一句口頭禪,人人都記得夏啟軍的電話號碼。
40多歲的秦荒明身患殘疾,他和妻子王妹靠種兩畝田地維持生計,收入低,生活苦。夏啟軍主動“結對”幫扶,不僅幫助他們申報低保、看病醫治、發展農業生產,還為他們提供就業崗位,幫助他們過上了“兩不愁三保障”的好日子。
夏啟軍辦小事,善作為。找夏啟軍辦理惠農取款業務,不出社區就能拿到養老金;居民反映去縣城看病麻煩,他便請來醫療隊開展義診、理療;貧困居民楊少林患重病住院,他帶頭捐款,雪中送炭。
謀發展,興產業, 敢為“拓荒牛”
半壁山管理區柯美鋼走進田園綜合體“稻夢空間”,指著草莓等8個生態產業基地說,這些都凝聚著夏啟軍的心血。
產業興,則百業興。夏啟軍帶領“兩委”通過集中連片流轉土地、深度低改、引進大戶,推行“公司+合作社+農工”的運營模式,發展生態高效產業,全面實現居民流轉土地收“租金”、家門口打工賺“薪金”、入股合作分“紅金”,好日子越過越紅火。
“四好”產業路
在夏啟軍的帶領下,上賽湖社區發展稻蝦連作1000畝,焦聚實現“水稻+水產=糧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態安全+農民增收+企業增效”“1+1=5”的功效,以點帶面輻射周邊居民發展稻-蝦-鱉連作產業基地1600畝。
“在種養補貼與資金援助等方面,夏書記大力扶持。”稻蝦基地老板石銀艷說,夏啟軍不僅為基地進行“路水電”建設,還加速推進溝渠等項目完善。“稻蝦基地發展稻蝦共生500畝,每畝水田90%種香稻,10%養龍蝦,每畝平均收龍蝦150多公斤、香稻460多公斤,每畝純收入5000多元。”石銀艷介紹。
“在稻蝦共生產業園上班就是好,不僅收入穩定,還能照顧好家人。”正在干活的何祥龍掩飾不住心中的喜悅之情。
“沒有夏啟軍書記的關心和幫助,哪有香蓮生態園今天的收獲?我種植了2000畝的香蓮,訂單直銷武漢、上海、廣東等地,帶動51名農工在家門口就業,一年支付農工工資300萬元。去年除去開支,純收入49萬元,比前年增加了8萬元。”46歲的洪曉俊高興地說。
50多歲的李向南一邊勞動一邊笑著說:“我在家門口打工,一個月5000多元收入,知足啰!”
2022年,上賽湖社區被評為湖北省生態村。一處處轉變,一幅幅畫面,展現了上賽湖社區的美麗蛻變,也見證著夏啟軍持續推進鄉村振興的努力與探索。(黃陽、闞遠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