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4月26日是第22個世界知識產權日,武漢發布了知識產權發展狀況白皮書。去年,武漢深入推進知識產權強市建設,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管理、服務及運行成效進入全國先進行列,知識產權事業發展取得顯著成效,為加快打造“五個中心”、建設現代化大武漢提供重要支撐。
武漢深入實施知識產權強市戰略,加強知識產權頂層制度設計,編制《武漢市知識產權發展“十四五”規劃》;深度參與國家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試點建設,成為中部地區首個在知識產權行政保護中引入技術調查官的城市;加快基層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站建設,累計完成26家市級建站和6家區級建站,有8家單位入選省級知識產權工作站。
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專利審查協作湖北中心、中國(武漢)知識產權保護中心、中國武漢(汽車及零部件)知識產權快速維權中心等國家級平臺的服務能力持續提升。知識產權糾紛多元化解決機制不斷完善。
據統計,2021年,武漢市專利授權總量86379件,同比增長46.6%,其中發明專利授權18553件,同比增長26.49%,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24.68件,知識產權創造質效穩步提升。
武漢市商標注冊量84137件,同比增長23.85%,有效商標注冊量為417761件,每百戶市場主體注冊商標擁有量達到26.32件。全市擁有地理標志商標39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8件,已有35件地理標志共計52家許可使用人完成換標。國家知識產權示范企業達19家,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達49家,國家貫標認證企業達803家。 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明顯加強。
武漢市全面加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提升知識產權行政保護能力。去年,武漢市市場監管局組織開展“鐵拳”“藍天”“反不正當競爭執法”等知識產權執法行動,共辦結專利侵權糾紛案件409件;開展“訂單式”打假維權行動130余次,不正當競爭案件11件。
武漢市文化和旅游局扎實推進“正道”“新風”“護苗”“秋風”等專項行動。多部門聯合開展“2021網劍”行動、“劍網2021”專項行動,凈化網絡市場環境。
武漢市市場監管局率先在全國市場監管系統啟用《商業秘密保護工作指南》,在全省首個建立商業秘密保護聯系制度,共查處商業秘密行政處罰案件9件。
知識產權海關保護成效顯著。部署開展知識產權保護專項“龍騰行動2021”“藍網行動2021”,查獲侵權貨物、物品數量位居全國海關第7位。
知識產權運用成效持續彰顯。推進知識產權金融創新,2021年,全市知識產權質押貸款發放金額達到16.1億元,同比增長47%。
武漢知識產權交易所提交的知識產權專項儲架申請獲深圳證券交易所審批通過,儲架規模達35億元,是武漢乃至中部地區探索知識產權證券化的破冰之舉。
深化科技成果“三權”改革,全國首個國家知識產權運營公共服務平臺——高校運營(武漢)試點平臺運行良好,并已建立120名科技成果轉化聯絡員隊伍深入高校院所、科技園區和企業開展對接服務。
出臺專項政策支持知識產權學科建設及學歷教育;開展中小學知識產權教育實踐活動,已有全國中小學知識產權教育試點學校4所,省級試點學校28所。(記者胡毅、通訊員韓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