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面上的渣土被清除了,磚石碎塊沒了,路邊的雜草、淤泥被清理了,全村8公里多的通組公路變美了。
“路變美了,村里的環境也變好了,生活在這里一點都不比住在城里差?!蹦慷弥@家門口的變化,黃石市陽新縣木港鎮倉下村村民陳世德,為倉下村正在持續推進的整潔村莊整治行動點贊。
美麗鄉村
4月22日,陳世德指著家門口全新的馬路說,以前這里是通組的水泥路,由于渣土車穿梭,路面堆積建筑垃圾,路邊雜草叢生,淤泥四溢,出行十分困難。
“今年路面被重新修建澆筑,這給村民出行、做農活帶來很大的方便。”陳世德說。
這樣的改變在倉下村不止一處。過去,下坳組門前屋后,被破牛欄、舊廁所、廢棄豬圈所包圍,穢物遍地,不但影響村容村貌,而且與新建樓房格格不入。
這些被村民騰出來廢棄建筑,一處被居民當做建筑垃圾堆放點,現經清理整改后,變成了臨時停車場,另外二處被改造成門前廣場,環境變整潔的同時,還增加了村民娛樂場所。
“這里附近種有大片的柑橘、枇杷、李子樹,采摘季節,開車來這邊的人很多?!睋}下村村支書陳錫方介紹,今年以來,村里已對多個點進行了清理整治,受到了群眾普遍歡迎。
入春以來,村“兩委”干部帶頭,一級做給一級看,一級帶著一級干,充分發揮村干部以及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組織黨員群眾、保潔員、志愿者共200余人下沉到12個村民小組,開展以整治“六亂”、開展“六清”為重點的村莊整治行動。
倉下村班子成員帶頭對村莊周邊、房前屋后的衛生死角、通組公路主次干道兩側、溝渠存在的垃圾進行再排查、再清理、再整治,對重點部位進行排查整治“回頭看”。以“關鍵少數”帶動“絕大多數”居民成為人居環境整治的“主力軍”,在全村形成“人人共治、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
鄉村綠化
為改善倉下村生產生活條件,近年來,駐村工作隊與倉下村籌措資金400余萬元,先后完成硬化通組公路8公里,疏浚疏浚溝渠8800米,新建堵水堰8道,修復庫塘泵坡等5處,完成危房改造6戶27人,完成易地搬遷7戶20人,協助村里建成黨員群眾服務中心辦公樓、村民活動廣場,安裝體育活動器材等。
自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以來,倉下村通過建章立制,規范環境衛生管理,組織黨員志愿者帶領村民搞衛生,要求農戶門前“三包”( 包衛生、包秩序、包綠化),實現了從地下、地面到立面的全方位整治提升,村莊環境整潔,院落整齊有序,持續推動全村人居環境邁上“凈、綠、亮、美”新臺階。(黃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