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網訊 在深圳召開的“江西省對接粵港澳大灣區投資合作推介會”上,江西省委書記易煉紅用“圣地、福地、寶地、高地、熱地”激情推介江西。易煉紅說,江西老區是一片充滿紅色記憶的紅土地,江西人民發揚光榮傳統,矢志不渝、接續奮斗,贛鄱大地“到處都是活躍躍的創造”。
全國食品工業科技創新領軍人物、白酒企業家湯向陽引領的李渡酒業,就是一個“活躍躍”的品牌創造、品質創新的成功例子。
一杯酒一生情:重識江西新風貌,無數文人以酒訴鄉愁
在我們每個人的眼中,家鄉都有獨特的美,以及獨一無二的味道,或溫和細膩,或濃重豪放,讓無數遠游在外的游子魂牽夢縈,即便走過千山萬水,最難忘的還是家鄉的味道。
提到江西,你最想念的家鄉味道是什么?
一碗熱氣騰騰的米粉,是久違的家鄉味;一碗剛出鍋的米粉蒸肉,承載了兒時的味道;一杯一口四香的美酒,對家鄉滴滴思念便會涌上心頭,那些過往的回憶也會隨著酒香在心頭蔓延開來。
對于江西的描繪,唐代詩人王勃所作《滕王閣序》的開篇堪稱精妙: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
在唐宋時期,中國的經濟、文化中心逐漸南遷,江西作為華東、華南、華中三大區域的聯結點,其地緣優勢開始顯現。依靠優越的地理位置,江西不僅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而且境內的贛江、撫河、鄱陽湖等形成了一個完整水運網絡,伴隨著北宋江右商幫的興起,把中國絲綢、茶葉、瓷器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
商業繁榮、物產豐富的江西也催生了釀酒產業的發展,釀酒規模、釀酒質量均處于全國前列,江西文人的詩詞歌賦之間,更是盡藏江西美酒的影子。
晏殊“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晏幾道“欲將沉醉換悲涼。清歌莫斷腸。”
文天祥的“長笛誰能亂愁思,呼兒且覆掌中杯。”江西詩人們往往以酒訴鄉愁,表達對家鄉的眷戀。
走過千年,如今的江西是唯一一個可以同時連接長三角及珠三角的省份,先天優越的地理條件帶來了足夠的輻射及發展空間。而贛深高鐵的開通更是拉近了江西與大灣區城市間的距離,給江西帶來更大的經濟的動力和機遇。
在江西省對接粵港澳大灣區投資合作推介上,省委書記易煉紅用“圣地、福地、寶地、高地、熱地”激情推介江西,江西老區是一片充滿紅色記憶的紅土地,贛鄱大地“到處都是活躍躍的創造”。
江西是圣地,充滿紅色記憶光榮傳統;
江西是福地,能夠實現理想放飛夢想;
江西是寶地,擁有區位優勢政策紅利;
江西是高地,打造全國一流營商環境;
江西是熱地,發展態勢強勁朝氣蓬勃。
千年的外衣下,當下江西的高速發展仍值得被解讀和期待。
忘不了一口四香的記憶,飲不夠家鄉味道的美酒
一口四香念家鄉,飲不盡的鄉愁,更有那難忘的美酒。
于是乎,越來越多在外拼搏的游子,對家鄉更多了一份關注,一份掛念,一份憧憬。雖然家鄉發展日新月異,但那一口四香的味道卻還是一如往初。
對土生土長的江西人而言,喝李渡酒是老一代人的集體記憶,一杯酒、一縷香陪伴了無數江西人從少年到白頭,承載了幾代江西人的本土情懷。
一口四香念家鄉,這是一種濃濃的贛味,也是無數江西人尋覓的家鄉味。
對于很多人而言,一口四香,不僅是自千年而來的江西味,也是無數游子的家鄉味,滴滴浸透著對家鄉的眷戀。春節闔家團圓之時,一口四香的老酒兩杯過后飲盡鄉愁、情感升溫,即便是不善表達的人也能侃侃而談,借著酒意表達對家人的思念之情。
究其原因,可能在于李渡酒的背后,是“美酒記憶”與“鄉思之愁”的延續。水是家鄉撫河水,原材料選自家鄉優質大米,汲贛鄱大地山川之靈氣,傳承至41代歷經千年的手工古法釀酒技藝,讓所有對家鄉的念想都融于這一壺窖藏。
每當在異鄉喝到來自家鄉江西的李渡酒,一口四香和家的味道混合在一起,只要嘗到就讓人心懷暖意,那些家鄉的風土人情,往往伴著綿甜酒香,把那些漸漸缺失的文脈和鄉愁填進了我們的心里。
喝上一杯一口四香的李渡酒,是無數江西人的眷戀,更是世代傳承的“家文化”,值得品味,更值得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