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日,筆者走進湖北省陽新縣龍港鎮阮家畈村的富安茶園,只見茶山云霧繚繞,一排排茶樹郁郁蔥蔥,一片片青葉生長茂盛,一群群若隱若現的采茶女,或斜挎竹簍或手提籃子或腰系扁簍穿行在茶樹間,一雙雙纖手在枝葉間“舞動”,采摘著一片片“明前茶 ”茶葉,宛如一幅采茶春景畫卷。
茶葉展區
2016年春,茶園主人肖文俊攜手多年做茶的企業家文公明,共投入1000多萬元創建富鑫生態家庭農場,持續發展白茶1200畝,黃金芽700畝、綠茶100畝。肖文俊介紹,工作人員從3月14日開始采摘春茶,每天可采干茶200多斤,采摘可持續到4月底。去年銷售額突破400萬元,帶動40多人在家門口就業,月薪2200-3000元。
其中一位采茶女告訴記者:“我叫肖慧,想來體驗一下是如何采茶的,因為我姑姑肖英一天能采摘8斤青葉,一天就能掙250多元呢。”
采茶女工
“我們長年在這里打工,除了采‘春夏秋冬’茶,還負責茶園除草、松土、施肥和管理,一年收入4萬多元。過去,逢年過節靠兒女發‘紅包’,現在想要什么就到網上買什么,這幸福日子越過越甜。”50多歲的采茶女工李儒長說。
“走,再帶你去我們金竹尖茶園里轉轉吧。”龍港鎮黨委宣傳委員汪浩帶著筆者前行,一路上雖非奇山勝景,可清爽明麗,空氣極好,讓人心情格外愜意愉悅。
來到金竹尖茶園,筆者一行人仰望重重疊疊的山,漫步彎彎曲曲的路,欣賞高高矮矮的樹,一路上不亦樂乎。
“采茶有講究,不能捋采、抓采、掐采,要用拇指和食指夾住新梢,食指稍微用力,向上一提,所采的芽葉便落在掌心……”德仕寶農業旅游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劉合毅正在指導采茶女工采茶,望著昔日的荒山變成今天的“金山銀山”,劉合毅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談起劉合毅是如何與茶葉“結緣”的,可追溯到2018年春。當時劉合毅和妻子一起在廣東發展印花材料、地產和紡織產業,生意紅火。但事業成功的劉合毅始終牽掛著故鄉的發展,幾經商議及考察后,他毅然返鄉開發“金竹尖”,總投入3.5億元,進軍茶旅業,不僅能帶動村民就業增收,還能保護生態環境。
2018年秋,他收購老茶園100多畝,再通過土地流轉石下村山地,以“土壤地力提升、有機肥運籌、配方施肥和生物控蟲”模式,實施茶葉生產綠色、高效、優質與環境保護相統一,打造種茶、制茶、售茶“產業鏈”,注冊“金竹尖云霧茶”商標,融合茶園觀光、農事體驗、生態旅游、休閑度假、健康養老等產業,助力鄉親“夢圓小康”。
龍港鎮鎮長王義強介紹,劉合毅經過4年多的深耕,如今茶樹滿園。
“發展‘黃白綠’茶1600畝,帶動100多名鄉親就業,其中脫貧群眾38名,月薪2200-4800元。”劉合毅表示,今年開采春茶后,每天至少有50多人來茶園采茶,多的時候100多人。
體驗采茶
石下村村民成艷麗便是其中之一,她一年四季都要來采茶。“我已在金竹采春茶14天了,一天收入200多元。”成艷麗開心地說,通過采摘“明前茶”,她掙了6000多元。
茶園采茶忙,茶場制茶香。茗峰茶葉車間的揉捻機、發酵機、烘干機等全部開動,把剛采摘下來的青葉華麗轉身成“金竹尖云霧茶”。
筆者觀春茶制作倍感新奇,品嘗春茶更是陶醉。“金竹尖”沖泡后,茶芽片片,葉脈綠色,顆顆葉片似翡翠起舞,飲之唇齒留香,回味無窮,沁人心脾。
據悉,茶產業一直是龍港鎮的一大支柱產業,全鎮共有茶園5500余畝,主要種植“白茶”“黃金芽”“金竹尖”等知名品種,批發價800-1800元不等,暢銷省內外市場。
龍港鎮黨委書記劉元根表示,不斷壯大以茶葉種植為支柱的生態產業,新發展生態茶4500畝,把“黃白綠”茶園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著力打造茶旅融合新景點,呈現出“山中有茶、茶中有果、茶果見花”的現代農業綜合體“觀光點”,走農旅融合之路,打造生態強鎮,推進鄉村振興。(黃陽、張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