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首臺第五代煤氣發電機組于3月31日上午在廣西盛隆冶金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盛隆冶金”)并網發電。盛隆冶金在“合力圖強、追求卓越”的號角聲中,攜手中冶南方都市環保工程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冶南方都市環保”),秉持“領先技術創造優美環境”發展信念,向低熱值煤氣發電技術發起再一次的挑戰,將煤氣鍋爐發電領域蒸汽參數和發電效率的最新“世界紀錄”收入囊中,并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和設備國產化能力。這一挑戰的成功,意味著我國在冶金行業低熱值煤氣發電技術成為領跑者,引領鋼鐵冶金低碳轉型。
據了解,煤氣發電主要是將鋼鐵生產工藝中產生的富余煤氣收集后燃燒發電,是鋼鐵企業實現節能、減排、增效的“法寶”,煤氣發電的效率是衡量“法力”大小的關鍵。
所謂超臨界煤氣發電,是指煤氣在燃氣鍋爐中燃燒,產生的主蒸汽參數達到超臨界狀態(蒸汽壓力25.4MPa,溫度605℃),隨即送入汽輪發電機組高效發電。
首套超臨界煤氣發電機組為145MW(兆瓦),發電效率可達43.5%,年發電量10.6億度,直接經濟效益5億多元,一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85萬噸。
中國金屬學會副秘書長高懷介紹,煤氣高效利用一直是中國鋼鐵工業低碳轉型的核心技術,持續不斷地攻關升級。超臨界煤氣發電機組是第5代煤氣發電機組,也是全球第一套。投產后將極大地提升鋼鐵企業的碳降污能力,向低碳冶煉邁出堅實的一大步。
蒸汽參數和發電效率的大幅提升,帶來更高的安全性要求。中冶南方都市環保在本機組中開發運用了全廠APS一鍵啟停、煤氣鍋爐自動燃燒等智慧化技術,可實現機組啟停階段的一鍵式操作和燃燒自動控制,大大提升運行智能化和安全性。
據了解,盛隆冶金此次一口氣新建了3套超臨界煤氣發電機組,均由中冶南方都市環保以EPC+O形式承建,全面負責機組的設計、設備采購、建設以及后期運營。另外兩套機組將于不久后投產。
多年來,中冶南方都市環保專注低熱值高爐煤氣發電技術的研發,持續開展科技攻關,從中溫中壓、高溫高壓、高溫超高壓、亞臨界煤氣發電技術到如今的第五代煤氣發電技術——超臨界煤氣發電技術,不斷迭代、升級、突破,自我革新,引領行業技術潮流,為全球提供節能環保設施系統解決方案,在煤氣發電領域市場份額超過70%,并推廣至印尼、馬來西亞等多個國家。據統計,中冶南方都市環保公司承建的煤氣發電總裝機容量相當于一個三峽工程,年發電量達1300億度,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超1億噸,推動中國鋼鐵企業低碳轉型,實現“雙碳”目標。(通訊員岳楊、韓漢平、劉子豪)
超臨界煤氣發電機組投產現場
超臨界煤氣發電機組局部
超臨界煤氣發電機組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