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漢市黃陂區是著名的楚劇之鄉,黃陂區楚劇團曾榮獲“湖北省重點劇團”稱號。在今年的黃陂區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楚劇生產性保護基地”建設,加強對地方傳統文化保護的要求。
為弘揚楚劇文化藝術,大力提升專業人員業務技能水平,3月25日,黃陂區楚劇團組織開展了青年演員業務技能提升劇目彩排活動。黃陂區文旅局局長向正坤、黃陂區委宣傳部副部長任永華、黃陂區文旅局副局長高毅等領導以及省市專家老師、劇目主教老師等出席了本次活動。
領導們觀看戲曲表演
本次劇目彩排活動持續了一整天,分別從舞臺基本功、楚劇唱腔、念白、視唱、視奏和才藝展示等方面,對劇團青年演員的個人技能、業務水平進行了全面檢閱。
“文化興則國家興,文化強則民族強”,時代為我國文藝繁榮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廣闊舞臺。推動社會主義文藝繁榮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廣大文藝工作者義不容辭、重任在肩、大有作為。黨中央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的重要講話,高度概括了文藝工作的重要性。為更好貫徹會議精神,黃陂區楚劇團凝心聚力、開拓奮進,精選8個經典藝術作品,邀請湖北省武漢市知名專家開展專題劇目授課學習,均為楚劇傳統折子戲形式。表演內容分別是《周仁出府》《趙玉貞裝瘋》《掃松》《失子驚瘋》《殺四門》《六月雪》《掛畫》《對花槍》八個劇目,以生、旦、凈、丑不同行當的基本四功為主體,人物形象鮮活生動,故事情節相對完整,結構安排上別出心裁,不落俗套,久演而不衰。
戲曲表演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眾所周知,楚劇作為一種傳承久遠、博大精深的藝術表現形式,向來注重演唱藝術及基礎性訓練,只有經過長時間的訓練和養成,才能學到真正的舞臺功夫,使舞臺技藝日臻成熟。此次劇目授課學習,除了學習傳統劇目的經典唱腔、唱法,也對演員基本功要求極高。譬如《六月雪》《趙玉貞裝瘋》劇目中的甩發功,一般表現在人物角色悲憤交加、驚慌失措、垂死掙扎、倉皇逃命等激烈異常的情緒和情景中,舞臺上男演員多用此功,于女演員而言,具有挑戰性;《掛畫》中的手絹功,使用方法多彩多樣,如里外挽花、里外翻花、轉絹、托絹、拋絹、彈絹等;《失子驚瘋》中的水袖功,基本動作有挑、勾、撐、沖、撥、揚、甩、打、抖等;《掃松》中的髯口功;《殺四門》《對花槍》中的把子功、花槍功;《周仁出府》中的帽翅功等。以這些具有難度的功底,充分達到磨煉演員演技,提高演員專業技能水平、以戲促功目的。
戲曲表演《聚義廳》
黃陂區楚劇團此次活動,旨在傳承楚劇文化,培養時代人才。就楚劇藝術自身而言,在其訓練基本功及眾多藝術技能等各方面,來進行經典性傳承,必要且有意義。這次傳戲授課,一是能讓青年演員在充分敬畏傳統的基礎上,明白劇中人物的意義及人物感情,學會思考式繼承、衣缽式傳承;二是根據黨的十九大精神,積極響應國家關于推動戲曲傳承發展的措施,為加強后備人才培養,打下牢固的基礎。守正創新,注重傳承。黃陂區楚劇事業必將形成長江后浪推前浪的生動局面,前景廣闊,大有可為。(黃陂文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