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頻道: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社會
踏實為民辦實事 陽新這支駐村工作隊把“三類村”變成“示范村”
2022-03-16 17:48:51   來源:今日湖北

3月15日,記者走進黃石市陽新縣浮屠鎮公橋村,只見田疇成方黃花香、護砌溝渠全相通、道路相連一張網,春耕的田野一派生機。 

湖北省公共資源交易監管局駐公橋村5任工作隊初心如磐,駐村駐心,接棒聚力,把 “三類村”變成“陽新縣鄉村振興示范村”,讓百姓日子越過越紅火。

領導下村調研

強“班子”,凝心聚力 “摘窮帽”

“現在村子變得漂亮了,百姓的幸福日子也越過越甜蜜,這多虧省駐村工作隊呀!他們跑項目籌資金,千方百計為我們村的發展盡心盡力。”公橋村黨支書記兼主任陳守義激動地說。

七年前,公橋村既是村集體經濟為“零”的省級深度貧困村,又是 “三類村”。全村310戶1300多人,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有74戶251人。

2015年8月,湖北省駐公橋村工作隊與浮屠鎮黨委采取“筑牢‘基層堡壘’”的方法,提升村黨支部凝聚力和戰斗力。

“現在的村干部得力呀,只要一個電話就能辦成‘急難愁盼’的事。”在公橋村,只要提起村“兩委”干部,村民們人人都會豎起大拇指來夸贊。

湖北省駐村工作隊長曹衛中介紹,通過加強村“兩委”班子建設,對黨員干部進行思想教育、作風整頓,黨員隊伍的“軟懶散”現象得到了有效改觀。如今,公橋村黨支部凝聚力增強,向心力提升,由過去“軟弱渙散”轉變為一個堅強的戰斗堡壘。2020年,公橋村被陽新縣評為“先進黨支部”;2021年,該村被浮屠鎮評為“先進單位”。

省駐公橋村5任工作隊“接棒”,與黨員交朋友,與百姓心連心,與貧困戶結“親戚”, 按 “變‘輸血’為‘造血’的全村一策,每戶一法”的幫扶方案,不脫貧,不脫鉤。

一人就業,全家脫貧。湖北省駐村工作隊通過延伸產業鏈條,創新扶貧機制,點對點返崗輸送等舉措,創建扶貧車間,解決“5060”勞力就業難題,讓就業拔去窮根、端穩“金飯碗”。全村69名貧困勞力在家門口就業,月薪1800-2400元。

“以前一家人只能靠低保金維持生活,日子過得很艱難。如今,我在家門口就業,月薪1800元,這日子越過越有底氣!”脫貧戶余愛心感慨地說。

與此同時,湖北省駐村工作隊經黨員干部和村民代表同意,設置了護林員、保潔員、道路養護員、山林防護員等扶貧公益性崗位,讓貧困群眾“脫貧不離家,崗位送上門”,搖身變成“工薪族”,生活有保障,日子有奔頭。

帶動村民就業

40多歲的村民明平智,2016年,在湖北省駐村第一任工作隊長溫懷誠的幫助下,成立了新起點種養殖合作社,流轉土地285畝,種水稻、養龍蝦、喂陽新豚等,年收入20多萬元。

據了解,公橋村2018年摘“窮帽”,2021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4年4200元增長到16679元,村集體經濟由“空殼”到收入40余萬元。

昔日的“三類村”,不僅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先進村”,更是一躍成為陽新縣“美麗建設示范村”。

年近七旬的老黨員明廷美說,這幾年讓他感觸最深的是黨員和群眾精氣神的變化,模范黨員、好婆婆、好媳婦層出不窮;聽得最多的話是“省工作隊真好,村黨支部最親”。

產業興,全民齊奏“富裕曲”

湖北省駐村工作隊吳彬華介紹,創建生態產業園,農民既可以打工掙錢,又可以收取租金和分紅,實現了“一地多贏”。

記者走進花卉基地,只見一株株紅葉石楠匯成一片綠色的海洋,競相綻放的花兒,漫山滿坡,清香四溢,沁人心脾。700畝黃花、茶花、桂花……蔚為壯觀。村民通過土地流轉、資金入股、就業收入,每戶每年增收4000多元。18名村民或拿著鋤頭、或鐵鍬,開溝、施肥、蓋土。

“這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入腦入心,讓我們更有干勁啰。”脫貧戶袁秋連的一句話,讓大家笑了起來。近幾年,袁秋連在家門口上班,月薪2600元。加上丈夫裝模板收入、土地租金和股金分紅,去年純收入8萬多元,喜圓新房夢。

“感謝省工作隊幫助,在家門口上班,月薪2200元,既侍奉公婆,又能賺到錢,還能享受‘團圓’生活,這好日子像芝麻開花節節高呢!”中年村民蔡福容笑容燦爛地說。

產業興、百姓富。湖北省工作隊請“農林牧”專家把脈問診、取富裕村之“經”,經全體黨員干部和村民代表大會同意,圍繞“產業立村、股份合作、多元發展”的思路,采取土地流轉、村兩委注資分紅、農戶參與得利的方法,推行“黨支部+公司+村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發展桂花、楊梅、櫻桃、枇杷、海棠等花卉苗木1400畝, 66戶貧困戶每年以土地入股分得“滾動紅利”5萬元;36名“5060”勞力務工就業,月薪2200多元。

此外,湖北省工作隊推行“股份合作,保底分紅”模式,讓村兩委和村民入股260萬元“香韻莊園”,實現零風險,每年農戶分紅25萬元、村級集體收入14萬元。

“昔日,我家種三畝稻谷、兩畝紅薯,一年也收入不到幾個錢,逢年過節靠打工的兒女發紅包。現在土地流轉得租金,家門口務工拿薪金,入股分紅領現金,加上老伴養禽畜收入,一年純收入近4萬元。如今,想要什么,就在網上購什么,這幸福日子真甜喲!”在香樟園里,陳強掰著指頭算著,臉上綻放出了燦爛的笑容。

好日子是干出來的。湖北省駐村工作隊帶領公橋村干群開荒拓土,發展“香韻莊園”,與旅游休閑鏈為一體。春天的枇杷、櫻桃,夏天的桃李、火龍果,秋天的葡萄、人心果,冬天的草莓、柑橘橙,采摘、品嘗、垂釣、休閑,一年四季吸引了武漢、黃石、咸寧、大冶、通山等大量游客,火了經濟、富了村民。

補短板,村容村貌“增顏值”

“以前,只要提到公橋村,人們的第一印象就是 “窮”。如今,走進公橋村,水泥路寬敞平坦,道路兩側景樹枝繁葉茂,太陽能路燈造型科技感十足,村莊舊貌換新顏,農家庭院干凈整潔。”老黨員陳從來說。

路面刷黑

漫步7個自然灣,漂亮的民房、平坦的道路、滿目的花草……處處洋溢著凈與美。正在自家庭院打掃衛生的村民王定英高興地說:“過去,垃圾靠風刮,污水靠蒸發,環境‘臟亂差’。如今,污水有了‘家’,垃圾有人拉,設施完善了,村莊變美了。”

61歲的村民蔡新容有了新愛好,晚餐后去活動廣場跳舞。過去,她閑暇時就在家看電視。“不是不想出家門,實在是出不去。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晚上黑燈瞎火,出去能做什么?”而如今,夜晚的公橋村,文化活動豐富多彩,或跳廣場舞、或散步、或打球、或煅煉……讓人們流連忘返。

“過去,只要起風,庭院彌漫的都是難聞的臭味。我家最開始用的是旱廁,搭兩塊板,茅草蓋一蓋,蒼蠅、蚊子多得很。后來改了水廁,但沒有化糞池和排污管道,污水直接排往水港,天氣一熱還是難聞得要命。現在可好了喲!”村民方賢珠一邊說,一邊招呼記者去參觀他家的廁所。

在方賢珠家衛生間里,看到的是潔白瓷磚地板和沖水馬桶。他笑容滿面地說:“是不是沒有一點臭味了?主要是廁所糞水通過管道連通,流進了三格式化糞池,進行無害化處理了。”

冬天不冷,夏天不臭。一間廁所的變化,讓方賢珠家的生活質量大提升。更讓他高興的是,逢年過節,住縣城的兒女都吵著要回來住呢。

昔日“臟亂差”,如今“潔凈美”。湖北省駐村工作隊張先超介紹,近兩年來,他們工作隊圍繞“廁所革命”、農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治理、提升村容村貌等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了村莊顏值、扮靚了氣質、留住了鄉愁。同時,他們制定了《村規民約》,實施門前‘三包’、落實垃圾分類、收集、清運等措施,打造了“清潔庭院”,常態化“美麗村莊”。

“感謝省駐村工作隊,落實硬化、亮化、美化、綠化、潔化,處處好風光,空氣還比城里好,一到周末,那在城里工作的年輕人都跑回來住。”村民陳敦遠說。

近幾年來,湖北省駐村工作隊引領村“兩委”,積極向上掙取項目,千方百計籌資金,補短板,增“顏值”。據統計,該村加寬擴建村水泥路2500米、硬化漿徹水渠3000米、水泥塊石漿徹河堤600米、村組公路綠化美化8000米、安裝路燈240盞;飲“自來水”、架 “連心橋”、筑“幸福塘”、修丹垅水庫、建衛生室、墻體"穿衣戴帽"、“廁所、垃圾、風貌”綜合整治;新教學樓、綠化校園、讓孩子在“家門口”上好學校,讓老百姓住安全房、用安全電、有線電視、光纖電話、5G信號、網絡監控……

湖北省公共資源交易監管局局長黃明表示,脫貧不返貧,振興不掉隊。支持幫助公橋村早日實現鄉村振興是他們的職責所在。緊扣 “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圍繞“民生為要,規劃為先,鞏固為本”目標,把‘脫貧戶分布圖’‘產業規劃圖’‘未來發展圖’合并,在發展現代農業和完善硬件基礎設施的同時,注重鄉風文明建設,充分調動干群改變公橋面貌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共同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記者熊源、通訊員程華新 吳永風)


技術支持:湖北報網新聞傳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網版權所有 鄂ICP備2020021375號-2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190) 備案號:4201060200352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亚洲乱码国产乱码精品精,国产曰批视频免费观看完,中文字幕无码人妻777网,欧美特黄激情视频一区一区
中文字幕亚洲日韩乱字幕 | 色悠久久网国产精品99 | 亚洲台湾国产综合 | 视频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 日本中文字幕有码在线视频 | 亚洲精品91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