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岡缺少一道叫得響的名菜
剛到一座城市,你會被什么吸引住目光?
重慶的麻、成都的辣、杭州的東坡肉、西安的羊肉泡饃、南京的鴨血粉絲、蘇州的獅子頭……這些地方都跟一道美食掛鉤,真正吸引我們的當然是這些獨特的味道。
黃岡美食資源豐富,有著制作美食得天獨厚的天然條件,但就是缺少一道叫得響的名菜。
想讓黃岡味道傳播出去,首先得有一道叫得響的菜,以本地食材為原料,精選優選道地食材烹飪而成。比如羅田板栗燉雞湯,這道菜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叫得不響亮,也沒有品牌標準。好菜再好,也需要推廣,可以將這道菜進行產品化打造,比如開發出羅田板栗燉雞湯的瓦罐或袋裝,回家打開加熱即可食用。一道好茶必須由菜品到產品,讓游客慕名而來,不僅能吃得到,還能帶得走,這樣的味道才能傳播更久遠。
建立“黃岡味道”品牌,應該在挖掘本土名菜上下功夫。
為推動黃岡餐飲行業轉型升級,增強市場競爭力、提升整體水平、打響行業品牌,湖北農夫電商董事長段鵬建議出臺《“黃岡味道”品牌建設五年行動(2022-2026年)》計劃,利用5年時間,做大黃岡餐飲名店、做強黃岡名廚隊伍、做精黃岡本土名菜,建立起“黃岡味道”品牌。
“黃岡味道”品牌建設可實施“黃岡菜師傅”培育工程,出臺實施精品黃岡菜、農家美食創業致富系列政策,全面推動鄉村振興;拍攝耳熟能詳的城市特色美食,如《城市的味道》《尋味黃岡》等大眾化的美食節目,在品讀美食的同時,還能品讀城市,同時是對城市性格和氣質的一次推敲和詮釋;建議由黃岡市商務局、文旅局、餐飲協會等機構聯合編制發布《年度黃岡菜產業發展報告》,制作黃岡味道美食地圖、出版一套黃岡味道叢書等,對黃岡味道進行宣傳推廣;為將黃岡菜文化傳承下去,黃岡市內職業學院、中高職校可開設烹飪學科,培養黃岡菜廚師后備人才。
湖北大別山寶農產品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汪龍溪告訴記者,黃岡市英山縣飲食文化歷史悠久,宋代流傳至今被稱作“畢昇餅”的油煎餅,是大街小巷餐飲店不可或缺的美食,一直以來,來英山的客人點的第一道菜就是“畢昇餅”。
其實,這道菜就是英山賓館(政府招待所)傳承下來的。英山賓館總經理湯亮計劃成立“英山畢昇食府宴研發中心 ”,把畢昇飲食文化研究課題拿在手中,繼續把“畢昇餅”做深做精做透。
一條“臭鱖魚” 香艷一座城
吟哦口垂涎,嚼味有余雋。早聞徽州“臭鱖魚”盛名,唐朝詩人張志和更有“桃花流水鱖魚肥”的佳句,難免讓人對鱖魚充滿無限遐想和期待。
土燒有機魚頭
抵達黃山,每一家餐館的菜單上,臭鱖魚都名列榜首,一眼入目。
臭的是味覺,香的是名氣;臭的是味蕾,香的是臉面。
臭,不輸香的魅力;香,不丟臭的靈魂。
一臭一香,煎熬出五味雜陳;一香一臭,激蕩出風云際會。
有想象力才有關注力,關注力經濟就是影響力經濟,這是品牌衍生的魅力。
扒一扒徽州名菜 “徽州臭鱖魚”的歷史,亦別有風味。在徽州,“徽州臭鱖魚”統稱“桶鮮魚”,又俗稱“腌鮮魚”,而所謂“腌鮮”,在徽州土話中就是臭的意思。
這道菜誕生在百年前,地點在黃山西南麓黃山區郭村鄉一個名為落扁擔鋪的小村。歷經百年傳承,“徽州臭鱖魚”成了一道皖南地方特色菜肴,是去徽州必點的一道名菜。
近年來,“徽州臭鱖魚”屢獲殊榮,2005年,被中國烹飪協會命名為中國八大名菜之一;2001年、2005年、2011年獲安徽省徽菜大賽金獎;2017年,獲中國技能大賽安徽區賽金獎、全國總決賽金獎。
“徽州臭鱖魚”名噪一方,是徽菜在全國興起的重要標志。全國徽菜品牌店快速遞增,多位徽菜大師走出去,“徽州臭鱖魚”之名聲名遠播。同時,“徽州臭鱖魚”銷售門店廣布全國。特別是央視《舌尖上的中國》播出后,“徽州臭鱖魚”更是聲譽日隆。
知名策劃人阮燦如分析,“徽州臭鱖魚”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產業鏈,這是臭鱖魚“飄香”的核心所在。譬如,制定“徽州臭鱖魚”烹飪標準、申報“徽州臭鱖魚”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徽州臭鱖魚”原產地保護及綠色標志等,對促進和帶動產業發展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一條“臭鱖魚”,香艷一座城,這與某些地方的產業發展現狀形成鮮明對比。黃梅戲起源于湖北黃梅,結果卻成了安徽名戲;天堂寨主峰在湖北羅田,結果卻成了“坐安徽索道、看湖北風光”;板栗主產于湖北羅田,結果卻“搖身一變”成了安徽財源;小辭店主角和原型在湖北浠水,結果卻唱紅在安徽安慶。
資源要“變現”實現增值,關鍵在于發掘、開發和利用。“徽州臭鱖魚”紅火的背后,是一座城市的榮耀和光環,更是一個品牌崛起的“教科書”。
菜肴背后的故事更重要
打造黃岡味道不僅僅是提升菜肴品質和特色,菜肴背后的故事更為重要。
說起味道的傳播,除了味道本身外,文字有時也能派上用場。一些代表黃岡美食的特色菜肴菜譜源自民間,講究鮮活,口感鮮美,注重營養,更重要的是這些菜品背后的故事打動了消費者。
一道有文化背景的菜品、一道能吃出城市溫度的菜品,可能比美食本身更有吸引力。
為此,黃岡可以搜集整理出版《黃岡老味道》,以圖文并茂形式記錄地道黃岡美食,除了講解制作方法,還要挖掘每一道美食背后的故事,同時把與黃岡美食相關的民俗、諺語、詩詞、傳說等收集起來,與個人的美食記憶相結合,讓黃岡美食更有神韻和溫度。
把美食用故事講出去,讓食客吃得更有味道、更有體驗感,這也是一些高端餐飲企業在做的事情。有的酒店服務員培訓有素,在為客人介紹菜品時,同時把菜肴的故事講給顧客聽,比如這條魚來自哪里、水溫多少、怎么烹調才最好吃等等。
要把黃岡味道打響,除了菜品本身的研發制作外,廚師隊伍培育、飯店企業的不斷提升發展,都是這項工作的重要著力點。黃岡市餐飲協會、黃岡市旅游協會可以嘗試組織高級面點師培訓、烹飪技能大比武、美食文化旅游節或美食對抗賽等活動。
黃岡德爾福商貿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曾德福認為,要打造響亮的黃岡美食名片,政府需制定黃岡美食產業發展規劃,建立黃岡美食產業發展激勵措施,同時,可依托黃岡文化旅游資源,遵循品質、創新、發展理念,以“三名工程”建設為核心,對黃岡市名菜、名廚、名店進行更深入打造。建議到2023年,黃岡市區爭取建成2-3個特色餐飲街區;新評定50家黃岡餐飲名店(特色店)、50名黃岡烹飪大師、100道黃岡名菜(點);新增黃岡烹飪大師工作室3—5家。
同時,還應注重吸納新消費階層,因為新消費階層將是感性而又有目的性的,亦是有極強自主選擇性的一個群體,他們對于消費的理解,看重的是體驗和食物背后的精神外延,那些具有品牌性、文化代入感以及故事性的餐飲,將具有極強的消費引導力。
還是拿“徽州臭鱖魚”作比較,它不僅是特色餐飲的優秀代表,還是徽州文化的新符號。
“欲識金銀氣,多從黃白游。一生癡絕處,無夢到徽州。”看不盡的美景,讀不盡的清雅;品不盡的美食,說不盡的故事。
徽州故事是鮮活的,鮮活的背后蘊藏著厚厚的歷史沉淀;“徽州臭鱖魚”是靈動的,靈動的背后孕育著美好的憧憬夢想。期待“黃岡味道”背后的精彩故事早日上演。(鄒德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