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有效推進鄉村振興?12月9日,記者獲悉,黃石市陽新縣堅持以美麗鄉村建設為突破口,建管并重、內外兼修,農村“臟”的問題明顯減少,“亂”的現象得到有效管控,“差”的狀況逐步改觀,美麗鄉村建設有效推進。
村路刷黑
陽新是百萬人口大縣,也是農業大縣,農業人口占七成,實現鄉村振興對縣域經濟社會發展、建設和諧社會尤為重要。陽新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高位推進,規劃先行。為此,該縣建立健全了“三級書記”抓美麗鄉村工作機制、成立了黨政主職牽頭的領導小組,并設立工作專班,定期部署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工作。
目前,陽新縣出臺了美麗鄉村建設五年規劃等一系列文件,配套有組織推動、責任分解、政策支持、考核督導、督查通報等工作機制,形成上下貫通、層層負責的責任鏈條。按照多規合一、多點布局要求,該縣堅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編制村級實用性規劃127個,達到了既保持鄉土風貌,又突出本地特色的效果。
綜合施策,改善環境。學習借鑒浙江“千萬工程”示范經驗,該縣強力推進“四個三”重大生態工程,生態建設成效明顯。據了解,陽新縣黃顙口鎮花果村,以往污水橫流、垃圾成山,村里臭氣熏天。
近年來,該村以美麗鄉村建設為抓手,從環境整治入手,建水塘三個、改廁300余個、建垃圾池12個、硬化村組公路8公里、綠化村組道路5公里,安排保潔員10人,村容村貌就此煥然一新,并成為湖北省級示范村。
截至目前,該縣現有戶廁60234、公廁504,衛生廁所普及率95%以上;深化“綠滿富川”工程,完成精準滅荒12.3萬畝,村莊、道路、長江岸線能綠盡綠;創建省級森林城鎮2個、省級綠色示范村84個,森林覆蓋率達40%;改造升級9座鎮區垃圾中轉站,配置鎮村保潔員2814名,基本實現城鄉環衛一體化全覆蓋;加強農村改廁與污水治理有效銜接,13個鄉鎮污水處理廠建成運行。
鄉村休閑廣場
示范引領,重點突破。該縣堅持試點先行、以點帶面的理念,每年啟動1-2個連線成片創建區塊,在沿江、沿高速、沿高鐵村莊申報建設湖北省級美麗鄉村建設示范村33個、整治村131個,已經建成湖北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17個、整治村73個。
按照“一村一景、連線成片”的工作思路,該縣整體推進沿江黃顙口和富池“兩鎮四村”的美麗鄉村建設,一個集產業、文化、民俗及休閑旅游于一體的沿江美麗鄉村示范帶初現雛形。
楓林鎮坳上村過去是重點貧困村,近年來,該村以產業發展為重點,發展吳茱萸20000畝、苗木花卉400畝,實現集體年收入數十萬元。同時,該村大力實施“潔綠亮美’工程,改善人居環境,如今已成為遠近聞名的示范村、明星村。
鄉村綠化美景
集中攻堅,提升品質。自今年5月20日起,由包鎮掛點縣“四大家”班子成員帶隊,該縣啟動了為期一個月的農村人居環境“五清一改”專項整治,著力解決亂搭亂建、亂堆亂放、超限超載、道路揚塵等突出問題。
目前,該縣各鎮村正在開展到邊到角的環境衛生整治,一批環境頑疾得到及時清除,村容村貌煥然一新。以湖北省級環保督察“回頭看”反饋問題整改為契機,該縣在城鄉開展“打非治違、超載超限”專項整治工作,對轄區礦產資源亂采濫挖情況進行拉網式排查。至今,已查處違法貨運車輛133輛、“三區兩線”16家開山塘口修復工程全部動工、復綠亂采濫挖開采點38處。
夯實基礎,強化保障。該縣實施農村安全飲水工程,農村千噸萬人以上工程供水保證率達95%;推動城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新建和改造農村公路726.7公里,98%以上自然村均通水泥(瀝青)路,并成功創建2個省級“四好農村路”示范鄉鎮;光纖通達率和4G網絡覆蓋率均為100%;加緊實施計劃總投資20.65億元的6大水利補短板項目;富河防洪二期工程、富河、網湖分蓄洪區60余公里堤防土方工程基本完工,富河水患有望根治。
在抓物質文明的同時,該縣堅持抓好精神文明,大力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扎實開展“十星級文明戶”評比、文明村鎮創建、“富川大舞臺”“荊楚紅色文藝輕騎兵”系列精神文化活動,半數以上鎮村被評為縣級以上文化建設先進單位。(通訊員黃陽、成忠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