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從7月2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政策出臺以后,武漢各單位積極行動,打出一套“組合拳”,讓武漢在“雙減”百日之際交出了一份優秀答卷。
校外培訓機構收費高、學生學業壓力大等問題是家長和學生共同的“心病”。為解決這些問題,“雙減”政策實施之后,武漢一方面加強學科類校外培訓收費監管,實行政府指導價管理,堅決防止培訓機構過度逐利行為;另一方面,通過推動學科類機構登記為非營利性,讓校外培訓回歸公益屬性。
比如青山區教育局通過下發 “致廣大家長的一封信”,告知校外培訓機構收費管理辦法和轄區內備案的教培機構,在重申 3 個月或 60 課時收費上限基礎上提出,如周期和課時收費并存,機構只能選擇收費時段較短的方式,防止通過調整課時變相 “長收費 ”。
實踐證明,“雙減”政策對學生,對家庭,對學校和對社會都是一項有溫度的政策,這項政策在減輕學生壓力,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的同時,也在調劑著家庭關系,讓親子之間關系更加融洽、幸福,無形之中推動著社會高質量發展。
對于學校而言,校外培訓機構被規范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學校的合法權益。學生回歸校園,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學校因校制宜,在為學生減負的同時,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做到教師應教盡教、學生學足學好;嚴格均衡分班、嚴格教學要求、嚴格作業調控、嚴格考試管理,有效解決家長急難愁盼問題,努力緩解教育焦慮,實現有度的教育公平。
從學生角度看,“雙減”政策實施后,歡樂谷湖北省圖書館、極地海洋世界、羽毛球館、舞蹈教室等場所,孩子們的數量都有明顯增加,這表明“雙減”政策讓學生有更多時間更多精力接觸社會實踐活動,課余生活也更加豐富,這在減輕學生壓力的同時還能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
學生學習時間變少了,便與家長有了更多時間相處,有利于構建和諧的親子關系。“不寫作業父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一句段子道出了多少家庭曾經的煩惱。“雙減”政策實施后,困擾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家長的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明顯減輕,不少家長拍手稱快。
學生綜合素質能力強,家庭生活和諧,親子關系融洽,校園教育公平,教學質量高,這是一個良性循環的過程,是實現社會高質量發展必不可少的一環。
未來,武漢市必然將在這種良性循環的影響下,堅持正確的教育理念,因地制宜、循序漸進地落實“雙減”政策,一手抓監管,一手抓指導,確保 “雙減” 政策平穩落地,讓家長滿意、孩子開心,校園變“笑園”。(韓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