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0日,記者一行走進黃岡羅田縣白廟河鎮付家廟村,遠處青山如黛,近處牛閑鶴飛,花園式的農莊、桃園 、池塘、亭榭和智能化養豬場,寬闊整潔的道路,還有在田間地頭歡聲笑語的村民們……一一映入眼簾。
羅田縣付家廟村位于“大別川百里生態畫廊”沿線,版圖面積16.6平方公里,共有13個村民小組,戶籍人口 2700人。
昔日,付家廟村資源匱乏、村莊破舊、農田荒蕪、草木戚戚;如今,付家廟村已發展成為產業興、村莊美、村民富的特色美麗鄉村。
村企共建 項目帶動群眾增收
外婆橋,一個如詩如畫的名字,被悄然定格在羅田縣付家廟村。
2017年春節,羅田縣付家廟村“兩委”引進企業投資新建羅田縣外婆橋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外婆橋公司),同時通過資金入股、土地流轉、資產租賃等模式,“牽手”市場主體達成深度合作。
外婆橋公司的進駐,不僅帶動了當地群眾增收,還壯大了付家廟村集體經濟。公司每年流轉90多戶農民1500多畝土地,支付土地流轉資金90余萬元;吸納30多戶農民就業,每年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據統計,付家廟村有8人長期在外婆橋上班,就近在外婆橋公司干農活的村民,單日最高多達200人。在當地農民心中,外婆橋公司就是“創富工廠”。
養殖基地
村民董光進原在外務工,入職外婆橋公司務工后,每年固定工資5萬元。他開心地說:“村企共建是條好路子,我得到了實惠?!?/p>
70多歲的殷師傅,身體健康,是干農活的一把好手。外婆橋公司成立后,殷師傅被特聘為田間管理顧問,每月可領到近2000元工資。
與此同時,付家廟村突破“守城”思維,在“破、立、新”上做文章,把閑置多年的小學租賃給外婆橋公司做羊肚菌烘干車間,將老村部租賃給外婆橋公司做倉庫。2019年,付家廟村委會將村集體經濟發展項目資金40萬元,入股外婆橋公司智能化生豬養殖基地,每年保底分紅4萬元。通過以上多種方式,村集體經濟每年增收10萬元以上。
通過村企共建,外婆橋公司已深度參與到當地經濟發展和各項事業建設中。特別是在精準扶貧、鄉村振興、“萬企幫萬村”、捐資助學等國家重大戰略行動中,外婆橋公司積極出資出力,獲得了當地群眾廣泛贊譽。
據了解,外婆橋公司與付家廟村已簽訂村企共建協議,共謀發展思路、共興農村經濟、共建基礎設施、共辦社會事業、共促農民就業、共育文明新風,發展壯大公司的同時,未來還將繼續與付家廟村深化合作,助力付家廟村成為“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钡男罗r村。
產業扶貧 創新引領產業升級
謀劃項目,招才引智。知名的羊肚菌培植專家石德林來了,生豬養殖專家黃建洲來了,淡水水產專家曾向陽和優秀企業家丁顯清等來了,并紛紛加盟外婆橋公司。
黃建洲投資建成羅田第一家智能化生態養豬場,每年出欄生豬7500頭。整個養豬場就坐臥于群山環抱之中,耳邊溪水潺潺,還不時傳來鳥叫蟲鳴。外婆橋公司總經理丁顯清笑著說:“這里的豬生存環境可不一般,住著樓房、喝著山泉水、呼吸著好空氣……”
生豬養殖場
走進六層高的智能化樓房式生豬育肥基地,筆者真的看到這里的豬進去可以坐電梯、睡覺還有地暖,喂食則有全自動液態飼喂料線。在偌大的生豬育肥基地,只要兩名工人,就可保證3000頭豬的日常管理。
羊肚菌是珍稀真菌,對氣候條件、土壤條件、加工工藝條件要求高,每畝產值可達5萬元,農戶種植羊肚菌畝純收入達萬元以上。外婆橋公司敏銳地把握市場,和羊肚菌產業領域的領軍專家石德林合作,投資建設了高標準菌種廠,著力打造千畝羊肚菌種植基地,有望通過兩三年時間,將羊肚菌產業打造成億元產業鏈,把付家廟村打造成為山區鄉村振興樣板村,并助力白廟河鎮建設蘑菇小鎮。同時,外婆橋公司出產的菌種、鮮菇和干品,各項指標都處于市場領先地位。截至目前,外婆橋公司已建成鄂東地區最大的羊肚菌菌種生產廠,羊肚菌種植規模擴大到500畝,共建有7個示范基地,覆蓋付家廟、眠牛地、黃金山、林家坳等4個村。
淡水水產專家曾向陽建成近500畝清水灣高端水產養殖基地,并與華中農業大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建立校企合作基地,其碩士工作站、博士工作站已在外婆橋公司安家落戶。目前,曾向陽正積極開展院士工作站的籌備工作,為羅田水產養殖升級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
成立4年來,外婆橋公司已基本形成了羊肚菌產業基地、智能化生豬育肥基地、淡水水產基地、生態水果采摘基地、退役軍人培訓和接待中心“四基地一中心”產業架構,每年產業規模過億元。
產業發展 助推美麗鄉村建設
美麗鄉村建設,既要有“面子”,更要有“里子”。產業發展是有效帶動鄉村振興的內核。
目前,外婆橋公司正以“生態發展、產業先行、科技支撐”為主要抓手,全力推進現代農業發展,精心打造一個集種植養殖、農業觀光、農耕體驗、餐飲住宿、鄉村旅居于一體的億元現代農業園區。
“要把外婆橋的明星效應充分釋放!”為了配合建設這個億元現代農業園區,羅田縣白廟河鎮政府和付家廟村“兩委”對騰家沖、上下肖塆、新屋塆及村部周圍進行集中整治,積極打造美麗新農村,形成示范效應;對村橋頭邊進行全方位改造,解決多年臟亂差的問題;配合羅田縣水利部門對雞鳴尖河流進行綜合治理,打造“一河兩岸” 景觀帶;修建小公園、景觀亭、廊橋、旅游步道、文化墻;實施綠化、亮化工程,讓美麗鄉村更具活力;新修通組通塆水泥路11公里、塘堰32口;新建文化廣場3處。
文化廣場
經治理后,原本荒田荒草遍地皆是的付家廟村,如今到處都是錯落有致的湖田,生態停車場赫然入目,清清河水引進來了,道路得到全面綠化亮化美化,花園式的村落讓人賞心悅目。
付家廟村村民朱水霞說:“以往是土路,現在是柏油路,晚上有路燈,環境非常好,人人都愛干凈,比以前幸福多了?!?/p>
在付家廟村,種完羊肚菌的營養袋可作為有機肥,用于生姜、西瓜、南瓜、冬瓜、玉米等農作物種植;收獲的玉米,可以做豬飼料,玉米桿又可做羊肚菌的營養包。如此一來,付家廟村原來荒蕪的土地實現了循環高效利用,再加上種養殖杜絕使用農藥化肥,更進一步保護了當地環境。
懂得“把產業興旺和增收致富的責任扛在肩上,方能走得更遠”的道理,付家廟村探索出“公司+村集體+基地+農戶”模式,通過村企共建、土地流轉等方式,付家廟村集體收入因此連續3年成功實現“三級跳”。
“2018年,付家廟村集體經濟收入只有10.5萬元,2019年增長到18.7萬元,2020年則超過了20萬元。未來3至5年,付家廟村級集體經濟收入有望達到50萬元。目前,付家廟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處于全鎮前列?!备都覐R村相關負責人自豪地說。
據了解,付家廟村先后獲得湖北省“省級生態村”、市縣經濟強村、美麗鄉村和基層黨組織先進村、羅田縣鄉村振興示范點等榮譽。
今年以來,以付家廟為中心,當地政府聯合肖家坳和雞鳴等周邊6個村成立了片區聯合黨委;以外婆橋為軸心,產業向周邊村拓展外延,抱團發展,促進市場主體與村集體相融共建,讓村集體、農民、市場主體成為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記者鄒德祥、郭唐珍、殷珊、通訊員劉世民、陳欽、方世輝、蕭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