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6日-18日,“第三屆促進可持續發展論壇暨現場觀摩會”在武昌舉行。活動由中國滋根鄉村教育與發展促進會和武昌理工學院主辦,中國林學會、中國民族民間藝術家協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農村教育與研究培訓中心、北京師范大學、華中師范大學等十家教科研機構45名專家教授參加了活動。
參觀“女工坊”
“第三屆促進可持續發展論壇暨現場觀摩會”正式開始前,與會人員在武漢市新洲區李集街召開了預備會并進行了現場觀摩,李集街各中小學的孩子們和村里長輩們一起“擺擂”,充分展示了中國經典文化。
武漢市新洲展區分別位于張店村黨員群眾活動中心和張店小學校園內,各展區展出的作品種類繁多,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強烈的地域文化特色。
在張店村黨員群眾活動中心,張店村賦閑在家的婦女和幾名殘疾婦女展覽了她們的作品。據了解,在當地政府和公益機構指導下,她們組建了“女工坊”,積極挖掘當地傳統刺繡技藝,并制作出各類傳統的繡花飾品。張店村委會還運用線上線下多渠道、多方式對外宣傳推介“女工坊”飾品,如今,產品已銷往全國各地。
“擺擂”現場
在張店小學校內集中“擺擂”的則是李集街所有中小學,展出內容包括李集中學的體育教育、張店中學的根雕藝術、李集小學的智能機器人、張店小學的刺繡及民俗歌舞、得勝小學的剪紙、長嶺小學的書畫、徐溝小學的編織、新街小學的彩陶、李集幼兒園的手繪、張店幼兒園的面塑……
各校孩子們的優秀作品將400米長的操場跑道鋪得滿滿當當,同時,孩子們還身著古裝,現場展示了繪畫、編織、剪紙、刺繡等技藝。校園小解說員們則爭相為參觀者推介學校特色。
學校素質教育
據了解,中國滋根鄉村教育與發展促進會對口扶持新洲連續18年,投放公益基金658萬,支助項目10類83個,受惠學校達74所,受益學生累計25萬人次。在此基礎上,特別是近年來,武漢市新洲區李集街教育系統積極推進素質教育,以“一校一品”為抓手,各校園相互借鑒、互為補充,將校園特色文化抓細抓實,特色教育體系得到不斷完善。(特約記者揭興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