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下午3時,趙先生從外地來到武漢市新洲區政務服務大廳固定投資和信用綜合窗口,辦理投資備案業務。窗口工作人員得知趙先生辦完手續后要及時趕往武漢市城區,她們特事特辦、一次到位,讓當事人贊不絕口。
工作現場
優化營商環境,市場是考官,改革是答案。而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作為優化營商環境改革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進一步體現了政府上下和各部門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為響應武漢市“比肩國際、全國最優”的營商環境標桿城市目標,今年以來,武漢市新洲區發展和改革局(以下簡稱新洲區發改局)主動作為,以敢于引領、敢樹標桿的勇氣,全面對標國內一流標準,全面深化落實“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改革,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多點突破,按下項目審批“快捷鍵”,為市場松綁,為企業減負。
核對流程
據了解,新洲區發改局對項目審批進行了全方位提速,實現所有項目的備案、審批時間全部壓減至1個工作日。一方面以湖北省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為基礎,新洲區發改局力求全科室全面掌握并熟練操作用戶登錄、賦碼、接件、受理、審核、特別程序、會簽、移交、審簽、辦結等全部業務,全員上陣,進一步提高審批效率。另一方面采取窗口人員、業務辦理人員、業務科長的 “三級預警”機制,定時登陸平臺查看待辦項目,避免出現超時辦件、流程卡殼等問題。
肖新鋒在窗口查閱辦件流程和辦件量
同時,新洲區發改局進行多層次創新,推進線上線下深度融合。前臺綜合受理、后臺分類審批,線上線下數據同源、服務同源、功能互補、無縫銜接,所有備案、審批業務在新洲區政府網站和湖北省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上及時更新,方便各單位、企業和群眾隨時查閱;政府投資項目根據項目建設的實際情況,項目評審采取“函審”、“會審”相結合,“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在提高效率的同時幫助項目單位節省成本;廣泛開展“上門幫辦”服務,組織業務人員成立服務企業“幫辦小分隊”,在重點部門或企業辦理有關業務遇到困難時,主動上門服務解決問題。
肖新鋒(左一)在區審批局調研流程再造工作
此外,武漢市新洲區發改局局長肖新鋒告訴記者,今年一至九月該局辦理各項業務325件。在下一階段,該局將繼續堅持以改革創新為動力,通過相關負責人帶頭到位、宣傳發動到位、思想認識到位、熱情服務到位、流程再造到位、制度供給到位等舉措,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譜寫岀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華章。(特約記者揭興旺、通訊員張遠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