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排水管網就如人體內的“血管”一樣,只有保持清潔通暢,才能維持正常運轉,而以往只能靠人工作業進行檢測、清淤工作的“活”,如今有了新的“幫手”。
9月24日,武漢市水務集團有限公司旗下武漢三鎮實業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武漢控股)與華中科技大學在智慧城市與智能建造高端論壇暨產業博覽會上舉行了“城市管道水下作業機器人開發應用”簽約儀式,這意味著將實現深層城市排水管網從傳統的人工作業方式向智能化運作的轉變。
博覽會現場
此次合作可謂“強強聯手”,已在博覽會亮相的“管道智能維護移動機器人SMART-P1”,由華中科技大學研發,同時也是全球首臺深隧管道檢測清淤一體化作業機器人,它可完成“不下人、不停水、不傷管”的智能疏浚作業。
管道智能維護移動機器人SMART-P1
在此基礎上,作為大型水務環保類上市公司的武漢控股充分發揮自身在水務領域的優勢,與華中科技大學團隊共同聚焦水務領域的智能作業機器人、終端傳感器、水務產業互聯網平臺研發。
“它的出現將成為解決城市內澇的利器。”華中科技大學博士劉文黎介紹,武漢一到汛期,常有排水不暢等問題,特別是隱蔽于地下的大型下水管道、箱涵一直采用人工清淤,這種傳統的作業方式不僅難度大且效率低,同時由于地下環境惡劣導致有安全隱患,風險性較高。
他表示,有了城市管道水下作業機器人這一幫手后,可解決城市排水管網“難感知、難分析、難作業”的三大難題,推動水處理技術高質量發展,更是對以往單一且原始的城市管網運維模式的規范與探索。
“近年來,武漢控股朝智慧水務方向全速前進。”武漢控股投資發展部副部長梅丹說,城市管道水下作業機器人研發成功后,不僅可代替人工清淤,提高作業效率,更能減少人工作業安全風險,同時降低運維成本。
博覽會現場
據悉,此次合作雙方將近一步迭代研發一系列不同功能、不同尺寸、不同用途的城市水務系統管理智能終端機器人,同時還將結合區塊鏈、物聯網、人工智能深度學習等技術,建立城市排水管網智慧運管平臺,實現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決策。
武漢控股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武漢控股將不斷強化“兩縱兩橫”格局,優化并延伸其產業鏈條,持續拓展城市水務業務領域,助推智慧水務建設發展。(金若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