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2日,記者在襄陽市樊城區毛紡花園小區采訪時,居民指著面貌一新且繁華依舊在的小區,無不交口稱贊,言語當中帶著滿滿的自豪感:“現在小區里寬敞明亮,所有車輛停放整齊,不管晴天下雨,坐在仿古游廊里咵天都方便。特別是上次全市遭受大暴雨,我們小區卻沒有一點積水!”
小區改造前
其實,在襄陽,只要提起樊城區毛紡花園小區,真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因為這里曾經是襄陽全市最熱鬧的中心地段,當時小區周圍真可謂商鋪遍布、人聲鼎沸、車水馬龍。但隨著城市不斷發展,這個面積過小(占地面積只有44.19畝),但人口過密(共有房屋17棟52個單元735戶),建于上世紀的毛紡花園小區仿佛就是一位遲暮的老人,漸漸顯出老態,一度成為無人管理的臟亂差小區。
隨著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推進,為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去年襄陽市老舊小區改造辦決定把居民改造意愿強烈的小區作為工作重點來抓,毛紡花園小區被優先納入改造計劃。
小區改造后
據了解,在毛紡花園小區改造過程中,新增了雨污分流管網、更換了所有破舊井蓋,以確保雨污排放通暢;鋪裝瀝青修復破損路面,提高居民出行舒適性;清除樓頂雜物,解決了屋頂滲漏問題;拆除各種亂搭亂建,打通了消防循環通道;拆除違建私房,增設超大停車棚,解決了電動車規范停放充電問題;修復院墻和樓棟外墻,提高了小區外立面形象;修繕小區花園,增設仿古游廊,提升了居民休閑舒適性……
有居民說,毛紡花園小區能夠順利改造完成,與一個人的努力密不可分,他就是小區業主委員會主任何光銀。
何光銀是位72歲高齡老人,是一位老黨員,自毛紡花園小區計劃改造時起,從民意調查,到監督施工現場,到成功改造完成,他不僅始終堅守在一線,而且還以一個老黨員、老軍人身份沖鋒在前,積極帶動全體居民參與小區改造。
小區改造后
在改造雨污分流管網時,有居民們擔心分開排水管太細,遇到大雨會堵塞導致積水。為此,何光銀就主動上門為大家耐心解釋雨污分流更有利于排水的原理,并就施工方會根據地面高低判斷水流方向、合理施工以確保工程發揮最大作用的要求一一作了說明。正因為何光銀的努力與堅持,毛紡花園小區雨污分流管網改造才順利完成。前段時間,襄陽持續暴雨,但毛紡花園小區沒有積水,天晴后更沒有臭水異味。為此,居民們對何光銀更是心服口服。
修復破損路面,如何確保不影響居民們正常出行的難題擺在何光銀面前。為解決這個問題,何光銀多次與施工方進行溝通協調,并親自到施工隊現場指導。當時正值三伏,炙熱天氣下年輕人尚且難以忍受,但是何光銀每天從早上開工到晚上八九點收工,就一直堅守在現場,以確保施工細節到位。
小區改造后
何光銀表示,毛紡花園小區能夠順利改造成功,是黨建引領“三方聯動 多元共治”的充分體現。前期在襄陽市住建部門和社區黨組織領導下,小區成立了業主委員會,形成了與居民們平等議事、凝聚共識的良好局面,一舉破解了之前小區治理難的難題,居民群眾生活品質得到提升,居民幸福指數不斷攀升,更讓毛紡花園小區走上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新格局。(通訊員祝艷、江玉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