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日,記者獲悉,武漢市新華街江北社區以黨建為引領、以小區支部為平臺,以“紅色物業”“融心園”等項目為依托,以“九宮格”工作法為基礎、以“精致社區、美好江北”為主題,以自治做主線、以法治保底線、以德治樹高線,以服務建網促三治融合,逐漸形成“黨建引領、‘五社’協同、公眾參與、自治保障、服務支撐”的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美好江北”新格局,有力提升了群眾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
下沉黨員打掃衛生
武漢市新華街江北社區坐落在繁華的江漢北路,總面積0.134平方公里,戶籍數2120戶,總人口5253人。江北社區是一個典型的老舊小區,有專業物業管理小區3個(福星城市花園小區、江都仕嘉小區和東方時空小區),自助型物業小區1個。
自助型物業小區,因其房齡長、房屋管道老舊,再加上小區老年人數多、困難群體多、矛盾糾紛多。為統籌做好小區管理,江北社區通過審美教育將“美好”概念融入老舊小區建設中,同時借助寓教于樂的方法,讓社區居民在各類活動中認識美、欣賞美、創造美,進而實現個人的思想美、心靈美、感觀美、行為美。
在老舊小區建設與管理中,社區居民積極投身于志愿服務活動,并重挑重擔,與紅色物業一起激發自治細胞。
據了解,江北社區志愿隊主要由一群社區退休的老黨員及居民組成,是社區自助物業服務站的志愿先鋒。每周周二上午,他們會佩戴紅袖章,拿起掃帚、撮箕等衛生工具在社區各條道路上來回巡邏、清掃。經過近2年的志愿活動,在這一群老黨員及居民帶動下,社區不僅營造出了“人人爭做志愿者、人人參加志愿服務活動”的良好氛圍,志愿者隊伍也從當初寥寥幾人發展到如今的30余人。
下沉黨員發放問卷
其中,居住在江漢北村19號的鄧濤,擅長電工維修技術,辛勤工作了一生的他退休后反而不自在,于是,62歲的他便以黨員的身份報名加入了社區志愿者服務隊,并當起了社區義務“修理工”。如今,小區20個單元樓的樓道燈維修重任便全部落在他的肩上。每周,他都要背上幾十斤重的梯子走街串巷,為每個門棟、每個樓層的樓道燈保駕護行。在他的維護下,他所負責維修的單元樓樓道燈從來沒有出現過異常情況,居民們也不用再擔心摸黑上下樓了。
談起鄧濤這位老黨員,大家都說,他不僅是一個好黨員,更是一個好志愿者。在他的幫助下,不僅社區樓道燈亮起來了,就連大家心里的燈也亮起來了。
江北社區相關負責人認為,社區這樣一批以奉獻愛心為樂的志愿者,始終堅持“以人為本、以德為魂、以文為美、以和為貴”的價值理念,并將“做好事、當好人、存好心、得好報”道德觀念融入自治服務中,才有了如今“美好江北”的新格局。
江北社區志愿黨員代表表示,“美好江北”新格局不是飄在天上,而是要在“黨建引領、‘五社’協同、公眾參與、自治保障、服務支撐”的基層社會治理體系中,將社區管理工作落實到基層建設與“社會治理創新”上,讓“紅色物業”能夠“自下而上”發揮居民自治力量。為了這個自治,更為了“美好江北”的新未來,他們愿意做一面旗,更愿意當好社區治理排頭兵。(通訊員李大波、江玉博)